(佛典故事) 龍樹菩薩 入龍宮取華嚴經

龍樹菩薩是大乘的第一位偉大論師。大乘佛教是一直到龍樹菩薩出世,集之前數百年學者的工作成果於一身,予以蒐集整理著述發揚,才確立了大乘佛教的地位,也是中國八宗共祖。

如果深入研修大智度論、中論等,就會讚嘆龍樹菩薩太了不起了。

西方學界對龍樹菩薩也給予很高的評價。德國哲學家雅斯培(Karl Jaspers, 1883-1969)在1757年著的《大哲學家》(The Great Philosophers)中,列舉了十五位世界「偉大的哲學家」,中國列了老子與孔子,印度則為佛陀和龍樹。

龍樹菩薩也是達賴喇嘛至為推崇的菩提心化身,聖嚴法師曾在《兩千年行腳》中提及在1988年與達賴喇嘛會見時的事情:「達賴喇嘛在上午的一場開示中,講到要寬恕你的敵人,甚至把打擊你的人當作恩人、菩薩來看,然後就哽咽落淚,泣不成聲,演講終止了大約有一分多鐘才恢復常態。…他說:『我一想到龍樹菩薩,就會感恩,就會痛哭,曾經在印度一連哭過三天。』」達賴喇嘛在講述「菩提心」或「空正見」會不禁落淚的畫面可以參考這裏:口譯者蔣揚仁欽的FB貼文

龍樹菩薩的事蹟富有傳奇浪漫色彩,年輕時以隱身術入王宮調戲宮女,差點命絕而驚醒欲樂的過患;出家後自以為無所不知,入龍宮才知道佛法的無比廣博,傳說華嚴經即是自龍宮取出。後面附上聖嚴法師的歷史考據說明。

印順導師為華嚴經的來歷寫過一篇專文,結論是「這一傳說,是有事實依據的,不過經過傳說的神化而已。」詳見:《佛教史地考論》<六、龍樹龍宮取經考>

厚觀法師依照鳩摩羅什大師所譯《龍樹菩薩傳》寫成白話故事,摘錄如下,詳請參考 這個 PDF檔案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相關主題:【龍樹菩薩

20221202 2
《龍樹菩薩傳》故事

節錄自 福嚴佛學院 厚觀法師 2014年的講解。
完整內容請點:厚觀法師 講 鳩摩羅什 譯《龍樹菩薩傳》

龍樹菩薩出身自南印度婆羅門種姓,天性非常聰明,任何事情只要告訴他一次便可以領悟,不須要重複。還在需要母親餵食的幼年時,聽到婆羅門讀誦四吠陀經典各四萬首偈頌,每個偈頌有三十二字,全部的文句都能背誦出來,並且理解其中的意義。二十歲時就聲名遠播,在各國當中沒人能比得上龍樹,無論是天文、地理、占卜、預言,乃至種種道術,沒有不熟悉通曉。

有三位情義相投的朋友,也是當時的青年才俊。有一天,他們互相討論到:「世間可以開啟心智、悟入深奧的道理,我們全都知道了,現在還有什麼可以自以為樂的呢? 盡情享受感官欲望才是人生最快樂的事。不過,諸婆羅門、修行人沒有國王大臣的權勢, 這怎麼能得到呢?唯有隱身術,這件快樂的事才可以辦得到。」他們四人互相看了一眼, 彼此心意相同,沒有人反對,便一起去尋找會法術的人,學習隱身術

術師心想:「這四位婆羅門在當今世上享有聲名,視眾生如草芥,現在為了學法術, 才會委屈自己來找我。這些婆羅門聰明絕頂,只有剩下這種粗鄙的法術不知道而已。我如果傳授給他們,一旦他們全部學會之後一定會拋棄我,不再委屈自己。我姑且先給他們一些藥使用,等藥效過了以後,他們一定會再回來找我,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永遠尊奉我為老師。」

於是,法術師各給他們一顆青色藥丸,並告訴他們說:「你找個安靜的地方,取一些水將藥丸磨成泥狀,然後塗在眼瞼上就可以隱形,沒有人能看得到你。」

龍樹磨藥時,一聞到藥的氣味,立刻能辨識出藥的成分及配方比例,即使劑量非常微少的也能辨認無誤。龍樹返回告訴藥師,剛才拿的藥有七十種成分、比例多少多少, 與藥師的配方竟然完全吻合。
藥師問他:「你怎麼會知道?」
龍樹回答說:「藥本身有氣味,怎麼可能不知道呢!」 藥師當下非常讚歎、佩服:「像這樣的人連聽聞都難得聽到,更何況是能夠當面遇到!像我這種粗鄙的法術,又有什麼好吝惜、捨不得的呢?」於是,便把隱身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。

他們四人學成隱身術之後,便無拘無束、隨心所欲,時常潛入王宮,宮中所有的美人都被侵犯欺凌。就這樣,經過了一百多天,後宮中有人因此懷孕了,大家非常害怕, 只能據實地向國王稟報,希望國王能赦免罪過。國王聽了非常不高興:「這是什麼不祥的東西在作怪?為什麼會這樣呢?」

於是,國王召集所有足智多謀的大臣們共同商議這件事。有位老臣說:「像這種情形,應該有兩種可能:一種是鬼魅,另一種是法術。可以派人在每個大門出入口的地面上灑下細的沙土,命令官員守門,禁止人通行。如果是人操弄方術,細沙自然會使他的足跡暴露,就可以派兵除滅。如果是鬼魅進入就沒有足跡,可以用法術來滅除。」

國王就派遣守門人做了萬全的準備,照著這位老臣的方法測試看看。沒多久,守門人就看到有四個人的足跡,立刻向國王回報。國王馬上帶領數百名力士進入宮殿,關閉所有的出入口,並命令力士們使勁地向空中揮刀,三個人隨即就被砍死了;只有龍樹小心翼翼地收攝身軀、屏住氣息,躲在國王的身邊,因為距離國王的頭附近七尺,刀不會砍到。

這時,龍樹才深深體會到欲望是痛苦的根源,是所有禍患的根本,敗壞道德、危害身命,都是因貪欲而引起的,他當下便發誓說:「我如果能逃離這場劫難,一定要去拜見沙門、求受出家法。」後來順利逃出之後,龍樹便進入山中,來到一座塔寺,請求出家受戒。他在九十天內讀遍全部的經律論三藏,還想要再找其他的經典,但到處都找不到。

於是,龍樹便到雪山,山中有座佛塔,塔內有位老比丘給他許多大乘經典。龍樹讀誦受持非常歡喜,雖然知道經典中的教導很有道理,但是仍未能融會貫通。他再周遊各國想要尋找更多的經典,但在南閻浮提中到處都找不到。(就在這段期間,)外道論師、沙門的宗義,全部被龍樹所折伏。

有一位外道弟子對龍樹說:「老師您是一切智人,現在還繼續作佛弟子。為人弟子的,是因所學還不夠才要當弟子,您大概還不夠吧?如果還有一事不知道,就不是一切智者。」
龍樹一時回答不出來,心裡感到屈辱,因而起了邪慢心,心想:「世界法中途徑很多,佛經雖然奧妙,如果以理來推演的話,仍有不足的地方。不足的地方可以用推論的方法來理解,用這種方法開導後學,不違背道理,這樣就沒有過失,又有什麼關係呢?」

這樣想了之後便想要開始行動,以自己為祖師,另立經法、戒律,改造服裝,依附著佛教而稍微有些差別,想要去除眾人的疑心,表示不是真心接受傳統佛教的教導。他想選定日期為諸弟子傳授新的戒律,穿著新改制的僧服。自己獨自靜坐在水晶房中思惟著。

大龍菩薩看到這種情形,覺得很可惜並憐愍他,於是將龍樹接引到大海中。到宮殿中開啟七寶藏,取出華麗的七寶經匣,將方等大乘經及許多深奧的經典、無量妙法傳授給龍樹。
龍樹讀誦受持了九十天,理解融通非常多的道理,深入經藏體會法寶的利益。
大龍菩薩知道龍樹的心念,便問:「經典看完了嗎?」
龍樹回答說:「您經匣中的經典太多了,數也數不完,我在這裡讀到的已遠遠超過閻浮提的十倍之多了。」
大龍菩薩說:「像我宮中全部這樣多經典的,在其他各處也多到數不完。」

龍樹得到這麼多的大乘經典(有的說龍樹得到一箱大乘經典),通達諸法實相──一相(也就是無相),深入無生,具足眾生忍、無生法忍這二忍;大龍菩薩便將龍樹送回南印度,弘揚佛法、摧伏外道,廣明大乘,造論十萬偈,又作《莊嚴佛道論》五千偈、《大慈方便論》五千偈、《中論》五百偈(有五百個偈頌),令大乘教法在印度普遍宣揚、流行起來,又造《無畏論》十萬偈,《中論》包含在其中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龍樹的母親在樹下生下他,因此取名叫阿周陀那,阿周陀那是「樹」的名字;又因為龍的關係讓他成道證得無生法忍,所以以「龍」來配字,而稱他為「龍樹」。這個《龍樹菩薩傳》是鳩摩羅什法師從他的師長那邊聽聞而傳述出來,由弟子所筆錄。(印順)導師說雖然裡面有一些神奇,但是離龍樹當時的年代最近,龍樹的生平還比較真實。

20231010 B3
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

引用自佛光山星雲大師文集 > 佛教叢書4-弟子貳、印度

龍樹龍樹為大乘空宗的代表者,最早闡揚大乘佛教,貫通當時小乘各部派經典,悟入宇宙萬法生滅奧理,發揚佛陀緣起之說,並且對「空」、「中道」加以闡述,拓展為大乘行者修行的指標,同時也對盛行於當時的外道學說及小乘佛教思想加以破斥及批判。龍樹著作豐富,世所罕見,有「千部論師」的美譽,除後世中觀學系根據《中論》宣揚中觀思想,奉龍樹為中觀祖師外,其他各宗學說源於龍樹思想者亦多,故尊其為「八宗共祖」。

龍樹傳略

引用自:聖嚴法師《印度佛教史》第九章 龍樹系的大乘佛教及其後的經典

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釋迦的龍樹(Nāgārjuna),可譯為龍猛或龍勝,據《龍樹菩薩傳》末所說:「其母樹下生之」,「以龍成其道」,「號曰龍樹」。龍樹的傳記有異說多種,現舉三種如下:

(一)羅什譯的《龍樹菩薩傳》(《大正藏》五十.一八四頁上─一八五頁中):說他生於南印度婆羅門家,天聰奇悟,事不再告,先博學《吠陀》、術數、天文、地理、圖緯、祕讖。後與另三個契友,相率學隱身術,出入王宮,淫亂宮中美女,達百餘日,嗣後事敗,三友被殺而龍樹僅以身免,因而體悟「欲為苦本,眾禍之根」,遂入佛教出家。先學小乘三藏,次於雪山塔中老比丘處受大乘經典,因其未得實義而起慢心,故有大龍菩薩見而憐憫,接他入海,在龍宮九十天,讀諸方等深奧經典而體得實利。於是回到南印大弘法化,摧破外道,從事著述。當他教化了南印的國王之後,知有一位小乘法師對他忿嫉,他便退入閑室,蟬蛻而去。

(二)西藏布頓(Bu-ston)的《佛教史》所傳:龍樹生於韋陀爾卜(Vidarbha,今之貝拉爾〔Berar〕),出家於那爛陀,就學於沙羅訶(Saraha)婆羅門,以及長老羅睺羅跋陀羅(Rāhulabhadra),後在龍(Nāga)國得《十萬頌般若》。遂到東方的派吐韋沙(Pataveśa)及北方的拘樓(Kuru)等地遊歷,建造寺院,從事著作。最後受一位國王的嗣子沙克帝瑪(Śaktimat)之請,自刎而化。

(三)《大唐西域記》卷十(《大正藏》五十一.九二九頁上─九三○頁上)所說:龍樹受到憍薩羅國之王,娑多婆訶(Sātavahana,引正)的皈信,為龍樹於跋邏末耆釐(Bhramara-giri,黑峰),鑿山建築伽藍,極盡莊嚴,功猶未半,府庫已因之空虛,龍樹即用藥物,滴石成金,濟成勝業。又因龍樹善閑藥術,餐餌養生,壽年數百,引正王亦得妙藥而壽亦數百,他的嗣子看看繼承王位,遙遙無期,因此向龍樹菩薩乞頭,龍樹自刎壽終,王亦哀痛而死。

《華嚴經》的傳譯

引用自:聖嚴法師《華嚴心詮──原人論考釋》第一章 華嚴學

在古傳說的諸文獻中,大家一向認知,大本《華嚴經》是龍樹菩薩時代就已有了。

據《龍樹菩薩傳》的記載,龍樹於雪山塔中,會見一老比丘,授其摩訶衍經典;又說有大龍菩薩,接其入海,於宮殿中開七寶藏,發七寶函,以諸方等深奧經典、無上妙法,授予龍樹;又說他在南天竺弘化之際,嘗作優波提舍十萬偈等(大正五十,一八四中及下),但是並未明言即是《華嚴經》。

然於法藏的《華嚴傳》5卷一,便說:「此(《華嚴》)經在海龍王宮,六百餘年未傳於世,龍樹菩薩入龍宮,日見此淵府,誦之在心,將出傳授,因茲流布。」(大正五十一,一五三中)又云:「婆羅頗密多三藏云︰西國相傳,龍樹從龍宮將經出已,遂造《大不思議論》,亦十萬頌。」又說:「《十住毘婆沙論》一十六卷,龍樹所造,釋〈十地品〉義,後秦耶舍三藏,口誦其文,共羅什法師譯出。」(大正五十一,一五六中)

由此可知,有明確記載龍樹從龍宮誦出《華嚴經》的傳說,是始於法藏的《華嚴傳》,而且不是依據文獻資料,只是真諦三藏聞得西國印度的口傳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相關主題:【龍樹菩薩

1643859487510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