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六度-布施波羅蜜:發願做「施無畏者」

菩薩所行的「六度」「六波羅蜜」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第一項即是布施波羅蜜,有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三種。其中無畏施,屬於精神力量的布施,給予苦難者信心、愛心,解除恐怖和畏懼;或者自己持戒忍辱,堅守八正道,堅持正念正行,使他人免於畏懼。

法華經普門品說:「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,能施無畏,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。」觀音菩薩聞聲救苦,使眾生遠離怖畏,是功德最圓滿的施無畏者。心經說「觀自在菩薩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。照見五蘊皆空。度一切苦厄。」「菩提薩埵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。無有恐怖。遠離顛倒夢想。」而由普門品與楞嚴經耳根圓通章,歸納觀世音菩薩具足十四種施無畏功德,詳附說明如後。

「安文澄」之別號,取自老子第十五章「孰能晦以理之徐明。孰能濁以靜之徐清。孰能安以動之徐生。」 其中「安」字,也是期許能為眾施無畏。

指點迷津,心安平安,安穩前行

自從開始授課以來,發現許多發心修行的賢者,惑於修行法門的既廣且深,追隨過許多大師,接觸過許多法門,卻苦於無法入門。

實際上,修行固然是依眾所因緣有所不同,但還是有科學性的成分。所謂科學,是指「可重現性」,依照正確的假設,建立正確的思維,再依照正確的程序,循序漸進,會得到相似的結果,如果如理如法,法次法向,以耐心信心堅持耕耘,必定會有收穫。理念清晰,步驟確實,就不會變成徒有外型而無實質的「草包族科學」 。

一般尚未進入修持領域的人,在面對人生迷惘,或者重大考驗之際,因為較少修心鍛鍊功夫的支持,更需要有人為他們指點迷津,透過易經卦象見微知著的預測輔助,加上道家、佛法的智慧引導,就能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。

根本的畏懼,源自對生死的佈畏。因之,真正的施無畏,是以佛法引領眾生出離對生死的佈畏。

個人雖智慧福德淺薄,遠遠不如觀世音菩薩之廣大靈感、無邊功德,但願追隨學習觀世音菩薩之廣大菩提心、甚深空觀般若,發願做一個「施無畏者」,為有緣者撥開修行的困惑、人生的迷霧,心安平安,內心篤定,安穩前行。

更多心得分享與課程清單,請點:☀ 願景

20231117 B2 2
大智度論「如來四無所畏「菩薩四無所畏」

龍樹菩薩《大智度論》卷二十五裡面有「如來四無所畏」為
一、一切智無畏,二、漏盡無畏,三、說障道無畏,四、盡苦道無畏。

卷五裡面有「菩薩(說法)四無所畏」為:

一者、一切聞能持故,得諸陀羅尼故,常憶念不忘故,眾中說法無所畏故。

二者、知一切眾生欲解脫因緣,諸根利鈍,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故,菩薩在大眾中說法無所畏。

三者、不見若東方、南西北方、四維、上下,有來難問,令我不能如法答者。不見如是少許相故,於眾中說法無所畏。

四者、一切眾生聽受問難,隨意如法答,能巧斷一切眾生疑故,菩薩在大眾中說法無所畏。

觀音菩薩 十四無畏

引用自 香光莊嚴 / [第105期]誰觀世音:認識觀世音菩薩相應經典

觀音菩薩由於修習金剛三昧,成就無作妙力,既能應其所求而與樂,又能順其悲哀而拔苦。所以,讓一心稱念觀音聖號的眾生,於苦惱厄難中,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。觀音菩薩的十四種施無畏,包括:
1 、八難無畏:苦惱難、大火難、大水難、羅剎難、刀兵難、諸鬼難、枷鎖難、劫賊難。
2 、三毒無畏:貪欲毒、瞋恚毒、癡暗毒。
3 、二求無畏:求男及求女。
4 、持名無畏:單持觀音菩薩的聖號,與持眾多法王子之名號福德無異。

六度 布施的意義與內容

引用自 【佛光教科書】佛教叢書2 教理(2) / 如何實踐佛法 / 第三篇 六度四攝

發心趣求大乘的菩薩,以六度為主要修行方法,《增一阿含經》序說:「菩薩發意趣大乘,如來說此種種別,人尊說六度無極,布施持戒忍精進,禪智慧力如月初,逮度無極觀諸法。」
「六波羅蜜」,梵語sad-paramita,sat-paramita。全稱「六波羅蜜多」,譯作「六度」、「六度無極」、「六到彼岸」。波羅蜜譯為度,是指到彼岸的意思,也就是達成理想,完成的意思,是大乘佛教中菩薩欲成佛道所實踐的六種修行方法。六波羅蜜指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

布施,梵語「檀那」,此云「布施」,布己所有,施與眾生,這是攝受眾生的第一步。「先以欲鉤牽,後令入佛智。」在生活上先給予滿足後,才容易引領眾生修行入道。布施有三種:

1.財施:內財施與外財施。布施頭、目、腦髓生命,叫做內財施;施捨田園舍宅、衣食財寶,稱外財施。

2.法施:以佛法化導眾生,使其得度,稱為法施。「諸供養中,法供養為最」,《金剛經》云:「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,所得福德,不如受持四句偈等,乃至為他人說。」法施的殊勝難得,可見一斑。

3.無畏施:屬於精神力量的布施。給予苦難者以精神上的慰藉,使他遠離恐怖畏懼;或者自己持戒忍辱,不侵犯他人,使對方免於畏懼。譬如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,使眾生遠離怖畏,便是施無畏。

布施的可貴,就其功德而言,除了可以去除慳貪的煩惱障之外,行布施可以去除怨害,廣結善緣,得到富貴安穩。如《四十二章經》說:「譬如一炬之火,數千百人,各以炬來分取,熟食除冥,此炬如故,福亦如之。」可見布施功德之大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標題圖片:法鼓山 祈願觀音

1643859487510
曠兮其若谷;混兮其若濁。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