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4/12 的【道家逍遙遊】講座中, 將繼續學習上次未談完的「五種比較」內容,以及《不否定的練習》一書。透過該書可以了解何謂「不否定」,以及利用實用觀點來改變行為慣性。協助我們在跟人溝通時,沒有崎嶇不平,沒有多餘的阻力。
在與人溝通時,經常說著說著,就朝向錯誤的方向前進,引發爭執。很多時候,是因為不自覺地否定了對方的意見,對方的心情,乃至於否定了對方的價值。
如同本書所說:「何謂『不否定的心態』? 很少人有自覺『自己老是否定別人』,然而,這種無意識的否定,卻是阻礙溝通和人際關係發展的重要原因。要覺察自己無意識的否定行為,有三個基本思維:別以為基於事實就能否定對方、別以為自己是對的、不過度期待。」
這本書排版很寬敞,圖文並茂,並沒有深奧繁複的文字,是作者作為企業主管教練,長期累積的經驗談,以及實用技巧。
————
以下參考:Booklife圓神書活網 書籍簡介 《不否定的練習》
書摘請點:聽完別人說話,就想否定?3思維,改掉不自覺的溝通壞習慣 – 商業周刊第1926期

「不否定」帶來心理安全感
►比「正面思考」「讚美」更有效的方法
在前言也提到,停止否定的好處不勝枚舉。
其中特別大的好處是,能夠確保人與人相處時的「心理安全感」。
商業領域很注重心理安全感的概念。
「心理安全感」是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家艾美.艾德蒙森提出的心理學術語。
Google於二○一五年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,指出「擁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或組織,績效傑出」。這份研究也使得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廣為人知。
簡單來說,心理安全感是「團隊中無論誰說了什麼,提出什麼樣的意見、舉出什麼樣的疑問,都不必擔心被否定或拒絕」。
相反的,人一旦被否定(或被拒絕),會頓時陷入不安,導致表現下滑。
因此,無論溝通什麼事情,如果知道對方「不會否定自己」,就能放心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雖然一般提到心理安全感時,都和商業有關,才會讓人以為這是屬於團隊、組織的概念。但其實,只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都需要心理安全感。
當你養成「不否定」的溝通習慣,就能在人際關係中建立心理安全感。
這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?
站在對方的立場,會覺得你是這樣的人:
.不論我說什麼,你都會聽我說。
.我可以坦率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.我可以安心找你商量、交談、討論事情。
.我不會因為大失敗或小失誤而挨罵。
.我做不到某些事情也不會被嘲笑。
.我能夠好好做自己。
.和你相處起來感覺很自在。
.工作起來更有意思,更有動力。
如何?
這只是其中一些例子,不過,我相信你看了這些例子就能夠明白,藉由「不否定」確保心理安全感,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際關係。
雖然社會一直鼓吹「正面思考」和「讚美」的重要性,但其實不需要想得那麼複雜。
只要做到「不否定」就好了。
目前為止,我已經說明了停止否定的效果,但重要的是,雙方不否定彼此的溝通方式,效果會更好。
心理安全感不是一個人就能營造出來的,必須由雙方共同建立不否定彼此的關係,打造沒有否定和拒絕的環境,如此才能確保心理安全感。
為此,我們能做的,就是停止「否定式溝通」,養成不否定的習慣。

(引用自作者官網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