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雙贏到皆大歡喜【HAPPY HAPPY溝通力】


總結三點,供大家快速掌握重點。

(一)正面情緒(HAPPY)比計算利益(WIN)更重要
(二)冰箱與黑天鵝:尋找其他解答,明確列出需求,建立連結
(三) 實際運用的範例:職場、家庭與生活層面都能Happy Happy


以下展開說明。

(一)正面情緒(HAPPY)比計算利益(WIN)更重要

在溝通談判上,過去認為[雙贏 WIN WIN]代表了良好的溝通結果;作者則提出了 [皆大歡喜HAPPY HAPPY]比雙贏更能代表雙方達到了各自滿意的溝通結果。仔細推敲一下,這裡隱含了一個觀念,也就是情緒 (HAPPY)上感到愉快,比理性計算(WIN)獲得利益更令人滿意。

要達成HAPPY HAPPY,第一個重點就是不要啟動雙方的「爬蟲腦」模式,也就是遠古時代至今的「戰或逃」生存模式。甚麼情況會引發爬蟲腦模式? 是恐懼、憤怒、壓力等情緒,到進入爬蟲腦模式,人類就被本能接管了。

從第一章到第三章, 就在說明,如何能夠保持正面的快樂心態,以及一些實用的小技巧,如:刻意微笑、做出真誠的瞇眼笑容、火冒三丈時告訴自己「停下來」來創造緩衝的空檔等。

(二) 冰箱與黑天鵝:尋找其他解答,明確列出需求,建立連結

書裡面有一個冰箱小故事,這個故事要傳達,先定義雙方共同的「內在需求」,就能找出「替代方案」作為解決方案,請參考錄附於本文末的 如何跟一台冰箱達成協議 (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) 一文。

作者提供具體能夠整合各方的興趣利益、達成共識的技巧,例如利用重要事項清單,列出並定義雙方的需求;以及與人建立關係的祕訣。

(三)實際運用的範例:職場、家庭與生活層面都能Happy Happy

運用 Happy Happy 能達成我們都希望的:工作上能解決問題,家庭中能正面影響家人改變,生活種能隨時與不同立場的人建立關係。

是不是很有吸引力?到圖書館借閱一本,或者促進出版業繁榮買一本來看吧!

398c69530a

HAPPY HAPPY溝通力:瑞典知名談判專家傳授最強說話術,讓彼此化解歧見,達成共識,共創未來
HAPPY HAPPY: Fem steg för att komma överens med vem som helst作者: Lars-Johan Åge
拉斯─約翰.艾格
翻譯:胡琦君
時報出版社
2020/07/14出版


冰箱小故事 (避免日久連結失效,節錄於此),全文請至 如何跟一台冰箱達成協議 (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)

如何跟一台冰箱達成協議?

在這裡我想講一個故事,這則故事提出了遠離立場之爭的真正解決方案。

每年仲夏節期間,我都會去我父母的避暑別墅。慶祝仲夏節已經變成整個家族的聚會,讓大家有機會以簡單的方式進行交流。由於我的父母年事已高,主要是由我們兄弟三人負責籌畫,而且盡可能讓每件事情順利進行,也得準備好幾頓的餐點,而我們一致希望以簡單便利的方式,讓每個人都能吃飽吃好。

幾年前,我們決定在晚餐時吃雞腿。這些食物用烤箱就能輕易準備妥當,再搭配一些白飯,很快就能準備好。我買了很多雞腿,晚餐結束後,剩下了三支雞腿。

於是我把剩下的雞腿放到盤子上,用保鮮膜包好後放進冰箱。

當晚,因為我還有工作要忙,於是決定熬夜幾個小時繼續工作。寫完幾頁研究報告後,我突然感覺肚子好餓,很快就想起冰箱裡的那三支雞腿,於是便起身走向冰箱,打開冰箱門。眼前浮現的景象並非我所預期的,盤子雖然還在中間的層架上,但保鮮膜已經被掀開,盤子上連一支雞腿的蹤影都沒有。

我的第一個念頭是:這很正常!第二個念頭則是有人捷足先登了。隨便猜都知道誰是嫌疑犯:不是我哥就是我弟;因為當全家人都上床睡覺後,他們都會熬夜打電腦,到很晚才睡。

在失落情緒平復之後,我再度回房繼續工作,但沒多久就發現自己實在太餓,沒辦法繼續工作。而且我無法餓著肚子上床睡覺,於是又拖著腳步重新走回廚房,猜想著應該還有其他東西可以吃,果然在冰箱最裡面不僅找到兩根香蕉,還發現一個孤零零、不知道是誰吃剩下的馬薩林杏仁塔。我開心地拿出香蕉和杏仁塔,坐在廚房的桌子旁準備開動。它們的味道簡直就像天上極品!囫圇吞下這頓臨時的宵夜後,我便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了。

在這個尋常不過的故事裡,其實涵蓋了非常完整的知識,教我們在討價還價和死守立場之外可以找到哪些替代方案。

如果沒有雞腿,吃香蕉和杏仁塔也能解饑

試想一下,假如在那個仲夏節假期裡,我站在那裡努力達成協議,會是什麼模樣。你問我跟誰達成協議?嗯,跟冰箱。的確,它並非常見的對手,但不妨讓我們暫時善用一下想像力。

我的立場再明確不過了:我想要雞腿。我就像是一枚導彈,以極高的精準度鎖定了最終目標。

如果我們現在能夠成功把冰箱看作是我的對手,那麼我打開冰箱門時應該會得到這樣的回答:

「不行,很遺憾地,你無法從我這裡拿到雞腿!」

正常來說,我可以站在那兒好好把冰箱訓斥一頓。我知道,旁人可以說那不是冰箱的錯,明明是我哥或我弟拿走了雞腿,可是我很失望,因為我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,所以很容易有情緒反應而怪罪其他人。

如果冰箱有思考的能力,我們可以假設它會這麼想:「這個人想要雞腿,顯然我沒法提供給他。為什麼雞腿對他那麼重要呢?原因是什麼?」

答案顯而易見:「他肚子餓了。」

在我跟冰箱之間的這場虛擬對話裡,冰箱或許可以問我下一個問題:「我要如何在沒有雞腿的情況下,消除這個人的飢餓感呢?」

答案也同樣很簡單:「兩根香蕉和一個杏仁塔。」

著重「內在需求」和「替代方案」,就是解決方案

冰箱做了非常正確的事,完全符合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建議:當我們有可能落入各執己見的僵局時,解決方案必須著重以下兩點,內在需求和替代方案。

關於這兩點,上述例子裡的冰箱統統都有看重。藉由重視內在需求、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替代方案,冰箱將討論的層級,從立場提升到立場背後的實質深層需求,而這往往正是通往解決方案的道路。

為了讓我說出「OK」,冰箱必須了解我真正的內在需求和原因。當我的主要選項(雞腿)在實際狀況下沒辦法滿足時,它有必要尋找其他替代選項。這麼做之後,我們才有機會達成協議。

當我們著重內在需求和替代方案時,就有辦法在各種可能的場合裡,擺脫意氣之爭,不再針鋒相對、討價還價。研究人員還證實,這種策略可以為雙方帶來更好的結果,尤其是當這段關係對我們極為重要的時候。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