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。。
現在普遍流傳的陰陽雙魚圖,是在宋朝才出現,淵源自道家內丹修練的圖解,明代才定型為今日常見的八卦陰陽太極圖。
源自道家的無極圖

宋朝:邵雍輾轉傳承自陳摶的八卦圖開始分「先天」和「後天」,並分別假託是伏羲和周文王所作,因此又分別稱「伏羲八卦」和「文王八卦」。朱熹開始在《周易本義》中收錄這些圖。(資料來源:易學網 | 現代的八卦圖怎麼來的?真的是伏羲畫的嗎?)
依朱彝尊《曝書亭集》考證:魏伯陽 –> 鍾離權–> 呂洞賓–> ….陳摶–> 穆脩–> 周敦頤
可知本圖與邵雍的先天易學同樣都是源自本門(文始派)陳摶祖師。
圖中的取坎填離:心陰下降,腎陽上升,為水火既濟。
闡述後天返回先天
參考楊儒賓 〈悟與理學的動靜難題〉(《國文學報》第52期,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,2012年12月)一文所述,這張圖的圖左(由上往下)是「宇宙本體論」:從世界源頭的本體開始敘述起,接著兩儀、五行、萬 物諸階段,依序衍化,世界於是一體豐富地展開。
這張圖的圖右(由下往上)則是「玄門的修煉工夫」:指示學者如何透過身心能量逆返的過程,轉化現實人格的存在狀態,直契本源的「無極」境界。
宋代理學家周敦頤《太極圖說》

「無極而太極。太極動而生陽,動極而靜;靜而生陰,靜極復動。一動一靜, 互為其根。分陰分陽,兩儀立焉。陰變陽合而木火土金水,五氣順布,四時行焉。五行一陰陽也,陰陽一太極也,太極本無極也。五行之生也,各一其性。無極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。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二氣交感,化生萬物。萬物生生,而變化無窮焉。」

「陰陽魚」之為「象」
《莊子.則陽》:「天地者,形之大者也; 陰陽者,氣之大者也。」
《莊子.天下篇》:「《詩》以道志,《書》以道事,《禮》以道行,《樂》以道和,《易》以道陰陽。」
黑白對稱:各佔有一半的空間,象徵著陰陽的平等,一切事物平等存在。
相互環抱:不同事物之間相互關聯、相互滲透、相互依賴。沒有獨立的陰,沒有獨立的陽,抱成一圓形整體旋轉運動
魚有相反顏色的眼睛:沒有純粹的陰,也沒有純粹的陽。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。
兩魚包含在一個圓內:圓象徵著宇宙,是一個有機的整體。陰陽互為條件,相互需要、相互補充。對立的事物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,陰陽互相定義了對方。
。。
相關資料請點 【仙道築基與進階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