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請點:《縱橫太極行事曆/招生公告 》 購書請點:鍾文淵老師「縱橫太極」 系列書籍
.
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
發問者:達達(2013/06/03)
現習吳式,旅居海外。太極拳論:虛領頂勁,氣沉丹田,不偏不倚,忽隱忽現。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。請問上述最後兩句何解?
[鍾老師回答]
你好:
「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」的意思是指,當把重量灌注在左側時,則左側的要處在虛空狀態,當把重量灌注在右側時,則右側要處在空虛狀態,也是是重量在腳底,上身處在虛空狀態。此時的太極球體是虛空的狀態,才會讓人仰之彌高,俯之彌深。
行氣如九曲珠
發問者:達達(2013/08/18)
…請問行氣如九曲珠,九曲珠意指何物?
[鍾老師回答]
你好:
九曲珠的特性是每個珠子各自獨立卻又相連的。
所以行氣如九曲珠之意思是指在整個拳架的內部傳遞過程中,要能如九曲珠般連成一氣又各自獨立。
而這個珠在我們的體內就是各個關節處,各個關節要能各自獨立成一個球,又要能互相串連而不斷之意。
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
發問者:達達(2013/03/21)
…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。請問功指怎麽?是楊登甫著述的太柸基本十大要領,虚灵頂勁…动中求靜嗎?還是站樁,腰腿功?或是两者楷是?想信推手应該是。是嗎?
[鍾老師回答]
你好:
練拳不練功的「功」,指的是指骨質的密度及格體的完整度。如果年輕時練習不注重骨質密度及整體格體完整性的建立,而只是注重肌肉及筋的訓練,則到老時,活動 力弱了,肌、筋易老化,則此時骨骼也因年輕時的鍛鍊不足而不夠強化,那時就什麼功夫都沒有了,只有呈現老態。這是練功夫常常見的現象,所以才會流傳這一句 話。
為什麼會如此呢?主要是年輕力壯之時,肌肉及筋的訓練快效且有效,只要一二年時間就可以見效,此時骨質尚密實,很少有人會注意在骨骼的訓練之中,自然而然就走入了力量的這條路。
而太極拳最重要的就是訓練骨骼密度及格體的完整性,所以要放鬆去練,但這種訓練十分緩慢,骨質變化十分緩慢但穩定,只要能充實了,流失就很慢,不像肌肉的速來速去。
這就是我們一直苦口婆心的在說要放鬆練之故,古之太極先賢也是如此告誡,但總是言者諄諄,聽者藐藐。太極的訓練中的要義,如楊澄浦的十大要領、站樁、腿功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方法,正確的拳架更是重要。
如果我們是練太極拳,一定要瞭解自己在練什麼,才不會枉走一遭。
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
發問者: po (2013/05/26)
我是學院的學生 ,在太極拳論中講(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) 是什麼意思?
[鍾老師回答]
你好:
就是當太極球體完成之時,達到一個鬆空境界,就連羽毛這麼輕的重量,蠅蟲這麼輕的黏附,都會啟動這個太極球體敏銳的自動走化,使其羽毛輕的重量也加不到我身上,而自然滑開,蠅蟲輕的依附也落不到我身上,而自然脫離。
太極:::伸縮
發問者: abc (2013/05/30)
鍾老師,你好! 《太極拳經》‧ 張三丰掤、捋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,此八卦也。進步、退步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,此五行也。掤、捋、擠、按,即乾、坤、坎、離、四正方也。採、挒、肘、靠,即巽、震、兌、艮、四斜角也。進退盼顧定,即金木水火土也,合之則為十三勢也。謝謝老師解惑。
[鍾老師回答]
你好:
不客氣,為學員解惑是我們的責任。
太極拳論是十分好的參考資料,但不能鑽牛角尖。掤、捋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之所以和八卦扯上關係,也是因為四正、四斜的方位和八卦方位有關,但如果鑽 牛角尖,討論乾的意義,再討論乾和掤有什麼複雜相連關係,那就會進入茫點之中。而進步、退步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等身法是五種移動方式,也只是剛好和五行相 搭合,並不是真的討論前進屬金,如何後退才是木,如何相生相剋,如果討論這些那就會墜入五裡霧中。
太極拳是一種拳術,就是一種身體的運作模式,我們只要瞭解自己內部運轉模式即可,日練有功,如果花太多精神在討論八卦的含義、五行的相生相剋等等,反而會走向偏途。
簡而言之,掤、捋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就是八種勁法,也是八種運作模式,前四種走正面,後四種走斜角。進步、退步、左顧、右盼、中定是五種身法,也就是移動方式。八種運作模式加上五種身法形成十三勢。所乙太極拳初始叫做十三勢長拳。

了解更多,請點:縱橫太極相關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