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痴密技(1) 先求樂趣,再求品質數量

本文共三篇:請點
書痴密技(1) 先求樂趣,再求品質數量
書痴密技(2) 精讀與速讀/筆記術
書痴密技(3) 電子書 vs.實體書(空間錨定的記憶術)
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長期海量閱讀的好處

從小學開始,就長期海量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。 中學之後,凡是看到能提高閱讀與筆記效率的方法,都會去研究並實行,加上研究所之後的學術訓練,讀書效率很高。

從圖書館紀錄可以知道,多年來的平均值是每個月超過二十五本,也就是一年超過三百本,十年就超過三千本。這還沒有算上買的書。

廣讀各種書籍,能提升「知識處理能力」的品質與效率;加深人生體驗;搭配邏輯思考能力,建立自己的思想方法論。 可以說人生的深度廣度,都擴展無窮。

先求有樂趣,再求品質數量

朋友常問如何提升閱讀質量?

第一步先享受讀書的快樂,有樂趣作為「內驅力」就能持久。 尤其如果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,終身受用。

孩子都喜歡故事書,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,是成本最低、效果最好的好方法,本文後附 一篇作家謝文賢在書裡的序言,寫他童年時,如何被二阿姨「寄放在」鄉立圖書館,從此愛上閱讀。

大人的話,如果對讀書已經很生疏,可以從小說類重新開始,漸漸鍛鍊專注力與速讀力。養成持續閱讀的習慣後,再來延伸到知識性書籍,會比較輕鬆。 一樣可以先到圖書館,瀏覽借閱適合自己的小說,沒有成本,又很快就能進入狀況,

20230106 2

以下節錄自謝文賢因為所以有故事

人的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呢?

那是小學的時候。

每到暑假,我要被送往花蓮外婆家,讓尚且貧窮而忙碌的父親和母親可以專心工作賺錢。外婆家是偏遠的鄉下,最熱鬧的街上也只有一間雜貨店,最現代化的建築物是一間教會。那時,塑膠袋還很少見,溪裡的魚還能吃,小孩還喜歡爬樹,家裡裝冷氣的都是有錢人,馬路上還看得見牛,人車見了牠都得讓。

手機?沒聽過。

外公非常嚴肅,與小孩不親近,真正在照顧我的,是外婆,而每當外婆農忙,照顧我的責任就要落在二阿姨頭上。二阿姨在農會上班,農會旁邊有一棟不起眼的建築物,那是鄉立圖書館。圖書館是棟老房子,比起農會的新穎寬敞,簡直就像發育不良的小孩,而且裡頭藏書少得可憐,恐怕比我現在家裡的書還少。圖書館只有一位女職員管理,是二阿姨的同學,她什麼時候上廁所、吃飯、回家午睡或心情不好,圖書館就什麼時候沒開。

反正那時候看書的人少,有時一整天也沒半個人上門。

上班的時候,二阿姨會把我載到圖書館,託給那位同學阿姨照看,一早上我就待在圖書館裡看書,中午二阿姨帶飯來給我吃,或者同學阿姨帶我去吃,下午我再回來,接著看書。圖書館的閱覽區只有兩三個書櫃,書況很差,發霉的破損的都有,空氣裡瀰漫著一股潮味,而且室內照明不良,似乎沒想讓人讀書。

但我還是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那裡頭待上好幾個小時,那同學阿姨時不時的還要走進來探望一下,她大概以為我會死在裡面。

那時,我都在那陰暗的書櫃之間讀了些什麼書,我現在幾乎都忘了,但那種深深的被故事書吸引的感覺,我一直就帶著了。

我想,那應該就是我的「故事」開始的時候。

那麼久遠的、寒傖的一間偏鄉圖書館,不會知道它自己帶給了我什麼?它只是靜靜的提供故事給我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相關文章:【刻意練習(精準學習)】 【超效率訣竅

4c7d5955e8
(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)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