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、泰定
無心於定,而無所不定,名曰泰定。
制而無著,放而不逸,處喧無惡,涉事無惱者,真定也。不以涉事無惱,故求多事。不以處喧無惡,故來就喧。以無著為真常,以有事為應跡。
.
第五、發慧
莊云:宇泰定者,發乎天光。心為道宇,虛靜至極,則道居而慧生。慧出本性,非是今有,但以貪愛濁亂,遂至昏迷。澡雪柔埏,復歸純靜。本真神識,稍稍自明,非謂今時,別生他慧。
慧既已生,寶而懷之,勿以多智而傷於定。非生慧難,慧而不用難。自古忘形者眾,忘名者寡。慧而不用,是忘名也。
慧而不用,為無道過,故得深證真常。又曰:慧而不用,益資生慧。
善巧方便,惟能入定。發慧遲速,則不由人。勿於定中急急求慧。求慧則傷定,傷定則無慧。不求慧而慧自生,此真慧也。
慧能知道,非得道也。莊云:古之知道者,以恬養智,智生而無以智為也,謂之以智養恬。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。恬與智,定慧也,和理,道德也。有智不用而安其恬,積久自成道德。

共分六篇:斷緣簡事、治心、真觀、泰定、發慧、得道。請點【司馬子微,坐忘論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