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波離尊者的出家經過,特別凸顯了佛陀對印度社會種性制度的革命。
佛陀不僅讓優波離成為第一個首陀羅階層的出家人,還讓七位釋迦族王子拋卻驕慢,向先於他們成為比丘的優波離頂禮;優波離還是過去為他們服務的剃頭匠,設身處地想像,對當事人們會有多大的衝擊啊!
優波離尊者雖出身賤民階層,卻憑著自己的修持與持戒精嚴,廣受大眾推崇尊敬,並且是集結經典時,律藏的主持。
少時做剃頭匠時,手藝精細,在為佛陀剃頭時,專心致意,竟能在世尊的引導下,邊剃頭就能當下進入初禪乃至逐步到了四禪的禪定境界,這要多大的虔誠心與善根力量才能做到。
收集了星雲法師的佛陀傳記說明,以及十大弟子傳資料,附於後,
上圖的優波離尊者,為日本京都清涼寺藏,圖片來自人間福報網站。
下圖塑像來自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說明為:佛陀十大弟子:持戒第一 優波離
出身首陀羅,屬卑賤的奴隸階層,是王族的理髮師。見王子們出家,心生嚮往。原本擔心佛陀不准,然佛陀不但允許,並且先於王子之前為他剃度。根據戒法,王子們必須向較早出家的優波離頂禮,這實乃佛陀廣開門戶,四姓平等攝化的第一步。出家後,優波離精於戒律,被譽為持戒第一,後於第一次經典結集時誦出律藏。

佛陀住世時的印度社會
引用自:星雲大師文集 > 釋迦牟尼佛傳 第二章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
原來,在三千年前的印度社會,因為職業的分化和種族尊卑的觀念,形成了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係。雖然同是征服者,卻又有貴族與平民的劃分;被征服者,那就是被公認的賤族,他們就是遭受歧視和壓迫的所謂奴隸。
征服者的第一階級是婆羅門,這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徒,他們為了維持自身的權利,和鞏固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,把印度的社會分成四個階級,他們自己列在第一。他們的權威、橫暴,都靠了一卷《摩奴法典》,其他階級的種族,要無條件的信奉和接受。
由於印度當時產生了這一種特殊的階級,素來遊牧人民那悠悠春夢似的生活,像在碧綠海水上飄浮的小船被擊沈了。婆羅門用卑下的儀式、祭禮、梵咒,像枷鎖似的束縳了五印的人民。
第二個階級是剎帝利,這就是與婆羅門同樣被尊敬著的王族。這些王族,就和我國當初封建制度下群雄割據的時代類似。
自古的國王,都是世襲家的天下,國家的土地、財寶,都好像是王族的私有品,別的人民都好像為他們服勞役而生的,印度當然也不會例外。
第三階級是吠舍,這在我國就是所謂農工商的階級,他們受婆羅門和剎帝利權勢所壓迫,連受普通教育的資格都沒有,那是多麼的可憐!
第四階級是首陀羅,他們是被征服者,他們被公認是為了使役奴隸而生到這世間來的。婆羅門說他們是初到人間來受生,是一種最下賤的人。在婆羅門金科玉律的《摩奴法典》裏第八章第二百七十節、及二百七十二節就有這樣的記載:「初生的人就是首陀羅,假若他們以罵詈的語言侮辱再生的人,那就要斷他們的舌頭;假若他們舉再生人的名或姓出來侮辱,那就要用燒紅的鐵鍼插進他的口中;假若婆羅門的指示他不接受,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熱油灌入他的耳裏或口中。」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首陀羅地位的低落和生活的悲慘!
這以上就是印度當時的社會狀態。農工商以及當地的土人,在婆羅門和剎帝利的支配壓制之下,心中的懷恨是不難想像的。
教主釋迦牟尼佛,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階級懸殊的社會裏,他自己雖是剎帝利的王族,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,壓迫人民。相反的,他用慈悲平等的真理,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。關於這個事實,後來到他成道時就有證明,他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的時候,就發出了「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的平等主張,後來又有「四姓出家,同為釋氏」的四海皆兄弟的宣言,佛陀慈悲平等的主義,終於給數千年來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帶來了光明。
優波離本是一個首陀羅族中的剃頭匠,後來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奉為是十大弟子之一;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賤女,她為了愛戀阿難的美貌,受佛陀的感化而即刻證得阿羅漢果。由於這些事實證明,舊有的階級社會,不得不在佛陀大慈悲真平等的主義下失去統制者的力量!
十大比丘弟子:持戒第一 優波離
引用自:星雲大師文集 > 釋迦牟尼佛傳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
優波離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!
優波離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,是出生在首陀羅種姓的族中,他本是理髮匠,靠著替人剃除鬚髮,維持生活。
雖然優波離是一個理髮匠,但他心地純良,本性忠厚,故能得到剎帝利的釋迦王族的信任,著他在王宮為跋提王子等理髮。
跋提王子因見優波離工作細心,很是喜歡他,優波離對跋提王子也很尊敬。
當初,佛陀成道後回到故鄉迦毘羅城的時候,跋提王子等因為給佛陀德慧的感召,都毅然的捨棄虛妄的王子的尊榮,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。
尊貴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,優波離很悲哀,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運,生在下賤的首陀羅族中做人,他不敢妄想,下賤的首陀羅是不會有資格皈依大聖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。
所以當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時候,優波離除了傷心啜泣以外,他實在不敢說一句不平的語言。
適巧,他的哭泣給舍利弗尊者看到,舍利弗問明原委,就對優波離說道:「優波離!請你不要傷心,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、貧富、以及身份的,關於這些,不是問題,請你不要掛在心上,佛法如大海,不厭眾流,不棄涓滴,無論什麼人,只要他信仰佛陀,他就有資格接受佛陀的慈悲,佛陀的庇護。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緊,證得涅槃正覺是第一!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,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准許你出家。」
優波離畏縮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,佛陀很歡喜就安慰他說道:「優波離!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,過去在迦葉佛時,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諸弟子中最為第一!在我的教法僧團中,將來仍是你持戒第一!在你來此以前,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,雖然我准許他們做我的弟子,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,我才為他們剃度。經過七日,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份,知道是我的弟子,他們才有禮貌和你見面,我現在先許可你出家。」
優波離出家後,先知先覺者佛陀所說的預言沒有錯,優波離嚴持戒律,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義。
優波離 – 為佛陀理髮
引用自:星雲大師文集 > 十大弟子傳
優波離大約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,還是一個小理髮匠,此時正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三年,佛陀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的時候,大家就介紹優波離為佛陀剃頭理髮。
為佛陀理髮,讓優波離受寵若驚,他想到佛陀是大覺者,聽說有三十二相,佛陀的頭髮一定與人不同,他不敢為佛陀理髮,怕萬一有什麼觸犯怎麼得了。他竟然跑回家中,向母親訴說不敢為佛陀理髮的原因,出身於首陀羅族的優波離,從小就自卑感很重,佛陀,是王子成道的佛陀,他看都不敢看,哪敢為他理髮呢?
母親安慰他,叫他不要怕,告訴他佛陀很慈悲,還經常對苦難的人說法,佛陀不會有勢利的眼光,一定不會看不起首陀羅族的人。母親雖然這麼說,但優波離恐怖的心仍不能減少,母親沒有辦法,就告訴優波離說,明天去為佛陀理髮時,她要帶他去。…第二天,母親帶著優波離,先去拜見佛陀,然後就叫優波離為佛陀剃髮。
優波離謹慎、小心的、緩慢的為佛陀剃髮,他的母親在旁邊看著,理了一會,母親跪在佛陀面前問道:「佛陀!優波離剃髮的手藝怎樣?」
佛陀經這一問,注意優波離一下,說道:「身體好像顯得太彎了!」
大概是由於優波離對佛陀的恭敬,彎著腰,不敢直起來,但經佛陀這麼一說,他集中心力,據說他就有進入初禪的功夫!
過了一會,他的母親又跪下來問道:「佛陀!此刻優波離剃髮怎樣?」
佛陀對於他母親的再問,回答說:「現在身體好像又太直了!」
優波離被佛陀這麼一說,不敢妄想稍懈,一心一意,據說,他這樣就有進入二禪的功夫!
不久,他的母親再問:「佛陀!現在優波離剃髮怎樣?」
佛陀不假思索的答道:「入息太粗了!」優波離一聽,竟想不要入息,把心力集中在出入息上時,據說,他這樣就已有了進入三禪的功夫!
最後,他母親又再問道:「佛陀!現在優波離剃髮怎樣?」佛陀回答說:「出息太粗了!」
優波離竟然此刻一念不生,忘記手中的剃刀,據說,他此刻就有了進入四禪的功夫!
到了這時,佛陀趕快對身旁的比丘們說:「你們來一個人,把優波離的手中剃刀拿下來吧!他此刻沒有想念,已進入第四禪,再過來一人把他扶著,不要讓他倒在地上!」
像這樣的記事,我們可以知道優波離對於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細心,每受人家的忠告,都肯認真的改正。因為他有多慮和嚴肅的性情本質,所以生活很容易受外人左右,在他身上,決不願給人有一句非的和惡的批評,故此,他後來被推為持戒第一,不是沒有原因。
優波離 – 先王子出家為師兄
引用自:星雲大師文集 > 十大弟子傳
佛陀回鄉,在王城中普灑法雨,種子入地,就會發芽生長,釋種的諸王子,聽了佛陀說法以後,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。
王子當中,有的是獲得父母允許的,有的父母不准許,他們相約偷偷的出走,到尼拘陀樹林中找到佛陀,出了家以後再說。就這樣,有七個王子要出家,跋提、阿難、阿那律、均在其中。為了出家必須要剃髮,他們不得不瞞著人把優波離帶去。
在一個樹蔭下,優波離為跋提王子們剃髮時,眼淚就滔滔的流下來,阿那律看到時,他以王子的身分責問優波離道:「你看到我們出家,應該歡喜才對,為什麼要流淚?」優波離惶悚的回答道:「阿那律王子!請您寬恕我沒有禮貌,因為跋提王子待我很好,現在他和你們一同剃髮出家,出家以後,一定雲遊四方,我就沒有辦法看到他,想到這裏,我才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!希望王子不要責怪才好!」阿那律聽後,很是同情,對優波離安慰道:「你不要難過,我們會幫助你的生活!」
阿那律說後,又回過頭來對大家說道:「諸位王兄王弟!優波離服待我們很久,他很勤勞、忠實,我們今後出家,自然要把他的生活安排一下。這裡有一張毛氈,請你們把身上的裝飾品完全除下來放在上面,我們出家後用不著這些東西,就把這些東西贈送給優波離吧!」阿那律的話,大家都非常贊成,他們立刻把上衣珠寶都脫下來送給優波離,並且叫他返回迦毘羅衛城,而他們都去找佛陀了。
優波離此刻本想回王城去的,但他忽然轉念想道:「現在如果我接受這些珠寶衣服回去王城的話,老王和釋迦族中的王公大臣,一定會怪我讓王子們出家而殺我,那麼,我怎麼能輕易的回去呢?而且,如此尊貴的王子都能捨棄世間的榮華而出家,何況像我這下賤的人,對世間還有什麼可留戀呢?我應該也去找佛陀出家!」優波離這麼想後,下定決心,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鐵一般,沒有絲毫猶豫,將珠寶衣服掛在樹上,任過路的人去拿,他要去出家!
他走了一程,想起他的出身,心裏忽然又悲哀起來,他坐在路邊流淚自語道:「我怎麼有資格出家呢?他們都是王子,我是奴隸的身分,我怎能和王子一樣的去出家呢?」他怨嘆世間的不平等,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幸,正哭得傷心時,忽然耳邊有人問道:「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?」優波離抬頭一看,見是舍利弗尊者,他揩拭一下眼淚,跪在舍利弗的面前問道:「尊者!您是佛陀的大弟子,您隨佛陀回宮的時候,我就知道您,請問您,像我這首陀羅身分的人,不知可不可以做佛陀出家的弟子?我這樣的妄想真是太大了。」
舍利弗問道: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「我叫優波離!」舍利弗記起佛陀以前剃髮時,有一個理髮師青年曾入過四禪,想就是此人,當即說道:「佛陀的教法,是自由平等慈悲的,不論智慧的有否,不分職業的高低,只要能遵守清淨的戒律,是誰都可以做佛陀的弟子,是誰都可以出家,是誰都可以證得無上的正覺。你跟我來,佛陀一定很歡喜的允許你出家,允許你做他的弟子。」
優波離很歡喜,跟在舍利弗的身後去見佛陀,佛陀很歡喜的為他剃度,為他授具足戒。「百川河水,同流入海;四姓出家,同一釋姓。」這是佛陀在法制上規定的精神,現在能由優波離的出家而實現佛陀的理想。
佛陀嘉許優波離說道:「你很有善根,我知道你將來一定能宣揚我的正法。在你來此以前,跋提王子等已先來此要求剃度出家,我雖然已允許他們做我的弟子,但他們要經過七日的修行,等他們忘記王子的身分,真正知道是我的弟子時,我才允許他們剃度,他們才會有禮貌和你見面。」
優波離感淚涕零,他過去雖然替佛陀理過髮,但想不到佛陀是這麼慈悲,他發願今後要好好做佛陀的弟子,好好的跟隨佛陀學習。
經過七日,佛陀叫出跋提王子等七人和大家見面,在眾多師兄弟之中,他們意外的見到優波離的比丘相,大家都很驚奇,都躊躇不知如何對優波離招呼才好。
佛陀威嚴的對他們七人說道:「你們躊躇什麼呢?出家學道之法,首先就是要降伏憍慢之心,我先許可優波離出家,他先受戒,你們應該向他頂禮才是!」跋提王子等七人,聽聞佛陀說法後,都很虛心的向優波離頂禮,他們都覺得此刻出家的信心大為增強。相反的,這麼一來,優波離倒反而感到拘束不安。佛陀對他說道:「你應該以兄長的身分對待他們。」優波離像平步青雲,感動得只是向佛陀頂禮。
一個被人認為下賤的傭人,出家後的名次在他過去服侍過的王子之前,在法上能受到和諸王子同等的待遇,在當時階級懸殊的印度社會,這是破天荒的事情。
優波離的出家,使佛陀制定的法制逐漸實現,在社會上儘管階級懸殊,在佛法僧的教團裏,卻沒有四姓的分別,優波離後來的成就,也沒有辜負佛陀准許他出家的恩惠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