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子:逍遙遊 – 玄遠靈奇的寓言

「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」

在《莊子:人籟、地籟、天籟 》文中提到:「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」,捨棄了外在的形體與活躍的心智,才能進入靈與道冥合的世界。與道同遊的世界有多大呢?且看莊子在《逍遙遊》裡用由鯤到鵬的寓言,說明《老子》二十五章的「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亦大」。

《莊子》的「遊」,指向了悟道體證,把心量放大,自然就能夠超越,很多問題都不會再是問題。

我們多數人都像寓言中的蟬、小鳥,汲汲營營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甚至會嘲笑大鵬為何非要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高空不可。

殊不知,有形的物質世界固然有侷限,但是無形的精神可以昇華,提升擴大到與道合一,甚至可以察覺整個宇宙,此即為大。

把「時間」「空間」放大

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不順心,如果把「時間」「空間」放大來看,這些事就變得渺小、不重要,也許不過就是幾天幾晚的事情,與寓言故事裡的冥靈樹或是上古時代大椿樹,它們以數百年或是數千年為一季這樣的時間相比,顯得微不足道了。

請參考:《莊子 齊物論:「朝三暮四」說的就是你我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20240420 E2

另,文中的「野馬」、「塵埃,是兩種大氣現象,請參考《莊子:逍遙遊 – 野馬、陽焰、鹿愛

莊子內篇《逍遙遊

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於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

《齊諧》者,志怪者也。《諧》之言曰:「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」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而無所至極邪?其視下也,亦若是則已矣。

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,置杯焉則膠,水淺而舟大也。風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翼也無力。故九萬里,則風斯在下矣,而後乃今培風,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,而後乃今將圖南。

蜩與學鳩笑之曰:「我決起而飛,搶榆枋而止,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?」適莽蒼者,三飡而反,腹猶果然;適百里者,宿舂糧;適千里者,三月聚糧。之二蟲又何知!

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奚以知其然也?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靈者,以五百歲為春,五百歲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,此大年也。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,眾人匹之,不亦悲乎!

傅佩榮教授白話翻譯

北海有一條魚,名字叫鯤。鯤的體形龐大,不知有幾千里。牠變化為鳥,名字叫鵬。鵬的背部寬闊,不知有幾千里。牠奮起高飛時,雙翅張開有如天邊的雲朵。這隻巨鳥,在海風大作時,就會遷徒到南海去。南海,是一個天然大池。

《齊諧》,是一本記載怪異事件的書。這本書上說:「當大鵬要往南海遷徒時,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濤,牠拍翅盤旋而上,飛到九萬里的高空。牠是乘著六月刮起的大風而離開的。」野馬似的空中游氣,四處飛揚的塵埃,都是活動的生物被大風吹拂所造成的。天色蒼蒼,那是天空真正的顏色嗎?還是因為遙遠看不到盡頭的結果?從天空往下看,也不過是像這樣的情況吧!

再說,積存的水不夠深,它就無力承載大船。倒一杯水在低窪之處,只有小草可以當船;放上杯子就著地不動了,這是水淺而船大的緣故。積存的風不夠大,它就無力承載巨翅。所以,大鵬飛到九萬里的高空,才算抵達風的上方,然後才可以乘著風力,背靠著青天完全沒有任何阻礙,然後才可以開始飛向南方。

蟬與小鳥譏笑大鵬說:「我們一縱身就飛起來,碰到榆樹、枋樹就停下來,有時飛不高,落在地上也就是了。何必要升到九萬里的高空,再往南飛去呢?」前往近郊的人,只要帶著三餐,回來時肚子還是飽飽的;前往百里之遠的地方,就要準備過夜的糧食;前往千里之遙的地方,就要累積三個月的糧食。這兩個小東西又知道些什麼呢?

小知識比不上大知識,小壽命比不上大壽命。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?朝生暮死的菌蟲不明白什麼是一天的時光;春生夏死、夏生秋死的寒蟬不明白什麼是一年的時光。這些屬於小壽命。楚國南方有一棵冥靈樹,以五百年為春季,五百年為秋季;上古時代有一棵大椿樹,以八千年為春季,八千年為秋季。這些屬於大壽命。彭祖活了八百歲,到現在還以長壽特別知名,一般人與他相比之下,不會覺得悲哀嗎?

註:

冥靈也有一說是溟海之靈龜。

教育部《成語典》:扶搖,自下盤旋而上的暴風。「扶搖直上」指隨急遽的旋風,盤旋而上。摶:音ㄊㄨㄢˊ,迴繞、盤旋。一說「摶」作「搏」,拍打。 (上文傅教授取「搏」)

齊諧「去以六月息者也」,這裡的六月是「周曆」,周曆六月對應今日使用的「時憲曆」(夏曆、陰曆、農曆 )是八月。

搶:碰撞、觸碰。如:「呼天搶地」
控:投、擲。

相關資料請點 【莊子】【仙道築基與進階

20230315 a3
莊子,秋水。北海若:「以道觀之,物無貴賤」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