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從河合隼雄《心的棲止木》中看到的溫馨故事。
這位寺前弘之助老師面對了叛逆期的高中少年,不用速成說教、憤怒喝斥這些語言式的表面輔導,而是默默無言的,以實際行為表達出,對孩子的接納與支持。
把孩子課後留下來,是帶有處罰意味的強硬;然而只是肩並肩地與孩子一同做美術雕刻,孩子能體會到什麼,交由孩子自己決定,這是一種溫柔的教育。
另請參考:以魂相接最為穩固 (我們跟家人、親近的友人伴侶,如果跟對方在一起時,是靈魂互相觀照,這個深度跟一般完全不同,靈魂相接才是最穩固的。不要太在意表面事件的起伏是否如意 ,重點在靈魂底層有沒有接到,這樣相處起來就會很愉快。因為表面的事情計較不完的。)

妹妹頭老師的回憶
1952 (昭和27) 年,我從京都大學數學系畢業,當上奈良育英學園,一個初中和高中合設的學校老師。因爲當高中老師是我的志願,因此我非常開心,便興沖沖地去就任。熱心教學到連看報紙的時間都沒有。
當時一位比我資深的數學老師,很照顧我,後來我們還有繼續往來,這位寺前弘之助老師,前幾天去世了。
因為我在東京單身赴任,聯絡不太順利,因此收到計聞時已經太遲,葬禮已經舉行過了,我才知道。因此,在獨自憶起各種事情之間,想到至少在這裡寫一點東西,聊表哀悼的心意。
寺前老師因為髮型有點像妹妹頭,因此綽號被稱為妹妹頭,無論學生或同事的老師們都懷著敬愛的心這樣稱呼他。從這件事也可以知道,他有一點脫離世俗世界的傾向,而且大家對他都感覺很親近。
有一次,妹妹頭老師發現一個男學生,在書桌蓋內側用小刀刻了塗鴉字。雖然找到了刻字的學生,但書桌上雕刻的東西卻沒辦法去掉。這可能跟現在的學生沒辦法比,不過以當時的感覺來說,這已經是相當「壞」的表現了。
妹妹頭老師立刻對那位學生說: 「放學後,到教職員室來。」
學生來到教職員室時,看到老師已經準備了雕刻刀,和木刻用的兩套木板在那裡。
「我剛才看到,你的雕刻刀法相當有味道,我也對雕刻方面很有興趣,正在雕著東西,可能沒有你雕得好。不過總之我們來一起雕吧。」
就這樣,妹妹頭老師和那位學生兩個人就一起並肩雕刻起木頭。話雖這麼說,並沒有立刻雕完。
「以後,你就常常來這裡繼續雕吧。」
就這樣,兩個人放學後就熱心地雕木刻。
妹妹頭老師不擅長說教,幾乎沒有說什麼話。但是,他只表達對學生作品的佩服,或陳述感想而已。就這樣,那位學生的生活態度也漸漸好轉了。
這件事情,給我非常深的印象。我確實是一個極熱心的教師。但,那樣往往反而在空轉。例如,我如果看到學生塗鴉刻字的話,可能會大聲罵學生。或者會把學生叫到教職員室長篇大論而無益地說教一番。
老師與其全神貫注在由上到下的塡鴨式教育,不如像妹妹頭老師的做法那樣,老師和學生肩並肩地專心投入工作。這中間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關係,其實已經建立起很深的關係了。而且,以這深入的關係爲支柱,學生也能以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。
這位學生,想必從妹妹頭老師操作道具的方法、進行雕刻的態度等,在無言中,已經學到生活的態度了。
從思念妹妹頭老師的這篇文章,現在的學校老師們,如果能得到一點啓發的話,我就很欣慰了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