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小辭典) 大雄,調御丈夫: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(超越自己的極限)

(上圖為鎌倉大佛 )。

佛寺有「大雄寶殿」,這個「大雄」,是佛的德號之一,代表大智慧大氣魄,能降伏煩惱魔障。

「大雄」是印度宗教共通的最高理想,耆那教創始人伐達摩那,即被稱為大雄(摩訶毘羅Mahāvīra)。

如老子第三十三章說「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」要戰勝自己是最困難的,真正的強,是正面面對自己的軟弱而戰勝它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超越自己的極限。

延伸閱讀:自勝者強:維持在「學習區」的複利效應、刻意練習的心流(FLOW)效應

佛陀展現了大雄氣魄,戰勝自我、消融自我,表現出無量精進、無量慈悲,這正是勇氣的最高顯現。

《法句譬喻經 : 象品》也說到了,能降伏大象,不如能降伏我們自己,讓所有人得到安穩。故事節錄於後。

在大佛頂首楞嚴經裡有偈讚:「妙湛總持不動尊 … 大雄大力大慈悲」,正對應了儒家中庸說的三達德──「智、仁、勇」。

對此,印順導師在「佛在人間」一文中做了解釋說:

一、大智慧

佛的智慧(大覺),圓滿通達「如所有性」(不二的平等空性),「盡所有性」(無限的緣起事相),是窮理盡事的大智。在佛的大智中,含得人生真義的覺悟,與宇宙事理的覺了。不離人生覺證而窮盡一切,所以不同於一般的智識。

二、大慈悲

佛的慈悲,是平等愛護一切,給予離苦得樂,捨妄契真,轉染成淨的利益。在眾生愚蒙顛倒,障礙自己而還不能受度時,佛也從來不捨棄一人。只要一有可度的因緣,終於會受佛的教化而上進的。所以,佛的悲濟是平等的──「等視眾生猶如一子」;永恆的──「盡未來際利樂眾生」;徹底的,不像神教那樣,神是博愛的,又包藏著極端的殘酷因素。

三、大雄力

大雄是印度宗教共通的最高理想,而唯佛能圓滿的體現。
因為佛的大智、大悲,窮深極廣,才能顯現為大雄力,如說佛有「十力」、「四無所畏」等。從佛的教法、證法來說:佛的大覺與斷惑清淨,佛說的聖道與障道法,佛是圓滿覺證,而又毫無猶豫的宣說出來。由於四無所畏(四種絕對自信),所以佛被稱為「人中師子」,形容佛的說法為「師子吼」。

又如佛的身、口、意三業,無論獨處或在大眾中,都不會再有過失,所以也不用藏護(顧慮可能錯誤,而注意自己,糾正自己),叫「三不護」。
這種盡善盡美的絕對自信,是什麼也不能再動搖的。從佛的慈悲利濟來說:佛有十力,能摧破一切魔邪障礙,完成利濟眾生的大業。佛陀的無量悲願,無限精進,都是大雄的表現。

總之,佛的功德是無量而不能盡說的,簡持賅攝,不出於此。

如與世間法比對來說,大智慧是最真實的知識;大慈悲是最圓正的道德;大雄力是最偉大的能力。也可說,這是究竟圓滿的知識、感情與意志。當然,在佛的功德中,這是即三即一而無礙的。不過從這三方面去說明,容易正確了解佛德的全貌。學佛就是向這樣的圓滿佛德去修學

20231014 B 3
戰勝自己

摘錄自 聖嚴法師 《智慧一○○》 插圖:朱德庸 音檔來自:聖嚴法師的有聲書,朗讀者:劉忠繼

千千為敵,一夫勝之,
未若自勝,為戰中上。
——法句經卷上.述千品

這個偈子是說,若以一個人的力量去戰勝成千上萬的敵人,當然是夠勇猛的戰將了,但是,還不如戰勝自己的煩惱心來得有價值。這四句話是意味著「最大的敵人是自己」。

人的一生,總是在與自然環境、社會環境、家庭環境做著適應及克服的努力。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戰場,勇者勝而懦者敗;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,所遭遇的許多人事物,都是戰鬥的對象。其實,自己的心念,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揮,那才是最頑強的敵人。

一般人認為,如果沒有危機感、競爭力或進取心,可能會失去生存的空間,所以許多人都會殫精竭慮地為自己、為孩子安排前途,以做為發展的戰場。

人生的戰場上,千軍萬馬,殺氣騰騰。一位在作戰時,能夠萬夫莫敵,屢戰屢勝的常勝將軍,功勳彪炳,使得敵軍望塵披靡,但他內心是否平安、自在、歡喜,就大有問題。例如拿破崙在全盛時期幾乎統治半個地球,戰敗後被囚禁在一座小島上,相當煩悶痛苦,難以排遣,而說:「我可以戰勝無數的敵人,卻無法戰勝自己的心。」可見能夠戰勝自己的心,才是最懂得戰爭的上等戰將。

要戰勝自己很不簡單。一般人得意忘形,失意時自暴自棄;人家看得起時覺得自己很成功,落魄時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倒楣。唯有不受成敗得失的左右、不受生死存亡等有形無形的情況所影響,縱然身不自在,卻能心得自在,才算戰勝自己。

平常人很難不受環境影響,矛盾、衝突、掙扎,經常發生,如何調伏煩惱,非常重要。發生在心外的事比較好應付,發生在心中的事則較難處理。這需要做自我排解、自我平衡的工夫,在觀念和方法上都要努力。在觀念上要想到這是種種因緣配合之下所產生的結果,自己僅是其中的因素之一,並不是唯一的因素,所以無法掌控,心中情緒自然會安定。在方法上則要做些自我約束與寧心安心的工夫,若能隨時隨地安心安身,便是真正戰勝了自己。

20230927 B1
20211204 2
能降伏大象,不如能降伏自己,讓所有人得到安穩

節錄自 福嚴佛學院 厚觀法師 2013年講解《法句譬喻經 : 象品》。
完整內容請點:厚觀法師《佛以三事自調,亦調順一切人》

(呵提曇)說:「我常用三種方法馴伏大象。哪三種呢?第一、使用鐵鈎鈎住象的嘴巴並套上羈靽;第二、減少象的食物,使象飢餓消瘦;第三、拿棍棒打象的身體,讓象感到疼痛、痛苦。就是用這三種方法,才能夠將象馴伏得好。」

佛又問:「使用這三種方式,為什麼能夠攝化、對治大象呢?」

呵提曇回答:「使用鐵鈎鈎住象口,才能夠壓制大象強勁堅硬的嘴巴(控制牠的口)。再來,不提供充足的飲食,才能制伏大象粗野強悍的身體(這是控制牠的身)。至於用棍棒打牠,則是用來調伏大象桀敖不馴的心(這是控制牠的意)。這樣子控制牠的身、口、意,就能夠將大象調伏好。」

佛又問:「這樣子調伏大象,有什麼功用呢?」

呵提曇回答:「這樣馴伏大象之後,可以作為讓國王騎乘的坐騎,也可以讓牠上戰場與敵人戰鬥,隨意前進、後退,都沒有障礙。」

佛又問:「只有這些方法嗎?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?」呵提曇回答:「馴伏大象的方法就只有這些而已。」

佛就告訴這位居士:「你這麼樣善於馴伏大象,是不是也能好好調伏自己呢?你說了這些方法只能用來馴伏大象,其實還可以善用方法來調伏自己。」

呵提曇就說:「我不知道調伏自己的義理是什麼?也從來沒聽過,希望世尊能為我開示宣說。」

佛就對居士說:「我也有三個方法,不但可以用來調伏所有的人,也可以用來調伏自己而證得無為解脫。第一、以真摯誠實收攝口業(不妄語、不惡口、不兩舌、不綺語; 不是像大象用鐵鈎鈎住牠嘴巴來控制,他是用真摯誠實來收攝口業)。第二、以慈悲正直調伏剛強的身業(不是像馴象師減少牠的飲食,讓牠消瘦無力,免得反抗,不是!他是用正直慈悲來調伏剛強的身業)。第三、以智慧消滅心的愚癡蓋(蓋就是覆蓋的意思, 因為愚癡煩惱而蒙蔽善心,所以稱為蓋。這是用智慧來調伏我們的意業,並不是像馴象師用棍棒來打,讓牠心服口服乖乖地聽人的話,不是!而是用智慧消滅心的愚癡蓋)。使用這三種方法,就可以度化一切眾生,遠離三惡道,自己也可以證得無為涅槃,不再遭受生死輪迴、憂悲苦惱。」

… …

「人其實也是如此,過去都純粹是隨著自己的心意而行,又經常作自以為安樂的事,如今這些放縱安逸的心都完全捨棄了,已經降伏了煩惱,就像馴象師拿著鐵鈎調伏了大象一樣

好樂修學正道,不放逸,時常守護自心,才能夠拔除身的苦(要拔除身的苦,其實是從心下手的),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、泥沼一樣。

即使馴獸師善於調練出印度河出產的良馬,以及最良善的大象,但是還不如調伏自己。

無法調伏自己的人,是無法到達一般人難以抵達的安穩處(一般人難以抵達的安穩處,其實就是解脫涅槃。如果無法調伏自己的人,是無法到達解脫涅槃的);唯有能調伏自己的人,才能自由自在到達各方的安穩處、無畏的解脫處。

… …

馴象師雖然能用食物、鐵鈎、棍棒馴伏大象的身口意,卻無法降伏自己的身口意

世間人有人崇拜「英雄」,而有人讚歎「聖雄」。「英雄」是用武力征服他人,而「聖雄」則是用智慧來征服自己的煩惱。「英雄」或許能以武力征服他人,卻不見得能夠降伏自己;而大雄、大力、大慈悲的「聖雄」不但能夠降伏自己的煩惱,也能令一切眾生得到安穩

與其用強硬的手段降伏別人,倒不如用智慧與慈悲降伏自己。以上以這些與大家共勉。

20221204 3

前接:說出感謝,需要「軟」的勇氣(河合隼雄)

相關文章:【老子道德經】 【佛法】 【自勝者強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