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1206 B2

在家誦經:以《普門品》為例 (新手爸媽必讀)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本篇由 玄昇 整理,感謝他發心協助沒有佛學基礎的人,能夠快速入門,獲得誦經的好處。

相關參考
在家誦經:以《普門品》為例 (新手爸媽必讀)
抄經:連結集體力量與光明

以下內容摘錄整理自:
– 聖嚴法師《學佛群疑》; 聖嚴法師《禪門》<讀經與修行>
– 佛光教科書/佛教叢書3 經典(1) /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
– 佛光教科書/佛教叢書20 儀制(3) / 拾貳、問題答問篇 / 二、修持

經本請參考: 法鼓山網路電子經書

20231206 A1
一、前言

因準備要做新手爸爸,有聽聞到父母如果在懷孕階段唸誦《普門品》,對孩子有益,會比較聰明乖巧,也比較好帶,所以想嘗試這個方法。自己不是佛教徒,也沒有什麼佛學底子,只是單純分享日常生活在家如何課誦《普門品》。一般人因為生活忙碌,不太可能完全按照佛家種種儀式禮節來誦經,因此以一般在家初學狀況來做簡單介紹,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。

二、普門品介紹

佛教中有部偉大的經典:《妙法蓮華經》,內容敘述佛陀的本懷,《普門品》則是這部經的第二十五品,也是這部經書二十八品之一。《普門品》全名稱是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,又可另外稱為《觀音經普門品》、《觀世音經》、《觀音經》、《普門品經》、《普門品》,現今所傳的版本是鳩摩羅什所翻譯。
《普門品》的盛行,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,正在群醫束手,百藥罔效之際,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,勸他至誠讀誦《普門品》即可消障除病,能使身體恢復健康。照做之後那場怪病不藥而癒,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《普門品》,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《普門品》了。

《普門品》內容詳說菩薩於娑婆世界教化利益眾生的事蹟,觀世音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、觀自在菩薩、觀世自在菩薩、觀世音自在菩薩、現音聲菩薩、闚音菩薩。略稱觀音菩薩,別稱救世菩薩、蓮華手菩薩、圓通大士,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的菩薩。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,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前往拯救,故稱觀世音菩薩。又因菩薩於理事無礙的境界,觀達自在,故稱觀自在菩薩。

只要受苦眾生一心稱名,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,就可以令眾生得到解脫;假使眾生心中若有所要求,觀世音菩薩也可以來幫助使其得到心中所要;觀世音菩薩又能夠以不同的化身出現,像是佛身、比丘身、優婆塞身、天身、夜叉身等,以此來教化眾生。

「普」,是說觀音的眾德普具;「門」,是說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濟的眾生有種種不同的類門。因此,所謂普門,是說眾生的機類雖有千差萬別,而觀世音菩薩則能普應群機,無不示現。

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身心得以遠離根本的苦惱、無明、惡業,免除一切的災難,獲得無邊的利益。

對於新手爸媽而言,會誦讀《普門品》主要是經文中的這一段話:若有女人,設欲求男,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;設欲求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,宿植德本,眾人愛敬。」白話的翻譯就是說若有求子的女人,能以身求,也就是身行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,如果是生男孩,則是福德智慧圓滿;如果是生女孩,則是端正有相,受人愛敬。

20231206 A3

三、居家課誦注意事項

(一)應定時做定課

定時定課也就是在每天的同樣時段,做同樣的功課。最好是選擇頭腦清楚、身心舒暢的時段做課誦。通常是以清晨起床,盥洗之後,早餐之前;或晚餐之後,休息一段時間,就寢之前,為最好的兩個時段。兩個時段加起來,每天至少需要一至兩小時;但也不需要超過四小時,否則課誦時間太多,會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。

如果情況特殊,也可以選定上午或下午的任何一個時段,來做定時的課誦。課誦叫作恆課,又叫日課,就是每天必須有的修持活動,不能間斷。它的作用相同於每晨起床後要漱口、洗臉、飲食、灑掃庭院、大小便利一樣,是保持身心平衡,也是修身養性、警策精進的生活方式。
修行的目的不在於形式,形式卻能夠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、健康、幸福的目的。除了自我的修練和反省,也有諸佛菩薩和護法龍天的加被與護持。

(二)誦經時應當專一

誦經專一除了指專持一部經書,同時也是心思要專心一致,不作他想。誦經的語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,就照我們的語速正常的速度,慢慢的誦,要念清楚聽明白。默念雖無不可,但還是以唸出聲為佳。

專一地念經,在誦經過程中,會接收到這一部經所帶來的能量。像是我們在誦普門品的過程當中,就能夠慢慢的感受到,觀音菩薩慈悲的加持,久誦之後我們的心性各方面都會變得非常的柔軟調和,所以誦經一定要專一專注。

(三)誦經過程

法鼓山網路電子經書 裡面有課誦本,裡面有三皈依跟迴向,按照課誦本念就很完整了。或是直接誦讀《普門品》也是可以,從前面的楊枝淨水,淨口業真言、淨意業、淨身業、淨三業及安土地等,逐一誦讀經文內容,之後開經偈,開始進入《普門品》,最後是三皈依,誦〈迴向偈〉︰「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普願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」然後頂禮三拜,課誦完畢。

誦經過程盡量屏除所有雜務,例如手機關靜音等等,不要被打擾。如果被迫中途打斷要去處理事情,可以用個書籤作個標記,經書闔上後,我們作個合十後再離開。

四、問與答

(一)在家信眾可否於房間內誦經念佛?

居家若有佛堂,誦經做功課最好到佛堂;若無佛堂,或環境不許可,亦可在房間內課誦,只要把房間整理乾淨即可。不課誦時,佛像與經書應用布或經蓋蓋好,課誦時,再取下即可。

(二)適合念經的時間?

以清晨起床,盥洗之後,早餐之前;或晚餐之後,休息一段時間,就寢之前,為最好的兩個時段。

(三)是否要念出聲?

出聲念會比較專心。

(四)一天要唸幾遍?

課誦的項目可多可少,只要每天相同即可。內容可依時間的長短及個人的喜好而有所選擇。個人課誦,不一定要用魚磬等法器,亦不一定要會梵唄。若不致打擾他人,可用小魚。

(五)唸完之後,是否要念迴向?

可按照課誦本或是《普門品》經文後附得迴向文來唸,我們要知道誦經或是修行,是為眾生離苦得樂,不為自己有所祈求,那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態度。其實不為己求而修行,才是最大的功德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觀音送子之例:民初高僧-虛雲和尚、韓國-慈藏法師問與答

以下引用自:星雲法師《人海慈航: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》

第五章 觀音力 4.滿二求

(1)若有女人,設欲求男,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,便生福德智慧之男。
(2)設欲求女,便生端正有相之女,宿植德本,眾人愛敬。

清末民初著名的虛雲老和尚(一八四○~一九五九),據說也是觀音送子而來。
他的父親蕭玉堂,世居湖南湘鄉,和母親顏氏結褵多年,年逾四十卻無任何子嗣,於是便在一處觀音寺祈求,因見寺宇殘破,橋梁失修,於是發願興建。
不久,父母同時夢見一位身穿青袍的長鬚老人,頂著觀音跨虎而來,後來母親即懷有身孕。第二年,父親任福建泉州府吏時,生下了虛雲。虛雲出生時為一只肉團,母親驚駭得氣絕而亡。第二天,有一位賣藥老翁前來,告之應剖開肉團,果然剖開後,現出一位活生生的嬰兒,由其庶母王氏扶養長大。
虛雲從小就喜歡吃素,一見到佛像、經書則心生歡喜,他的父親擔心虛雲會出家,剛滿十七歲,便為虛雲娶田、譚二氏,但是虛雲反而為二女開示佛法,結為淨侶。十九歲時,虛雲立志離俗,便於福建鼓山湧泉寺,禮常開老和尚出家,隔年,依止鼓山妙蓮和尚受具足戒,法號德清。
在虛雲長達一百二十歲的生命裡,不僅挑戰十難、四十八奇,更在動亂的大時代裡,振興中國禪宗,重建八十多處寺院,恢復教法,成為當代的佛教傳奇。


有關觀音求子故事,不僅發生在中國,古代的新羅(現在的韓國),亦有傳聞。當新羅第二十四代真興王之後,正值佛教大盛,高僧輩出,像是玄光、圓光、元曉、義湘、慈藏、明朗、惠通等等,其中慈藏法師,不僅是新羅律宗的開宗始祖,在中韓文化與政治溝通上,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慈藏法師的父親金武林,為辰韓的王族真骨(貴族之最)的後代,他任職新羅的蘇判異(相當唐朝一品大臣),一生篤信佛法,且為官十分清廉,但是生平最大的遺憾是膝下無子。
為了求得一個孩子,金武林廣為布施供養,又造千尊觀音佛像,發願若能喜獲麟兒,則其子成長後,願將之奉獻佛教,以廣度眾生。不久,金妻夢見吉星入懷而有孕,十個月後孩子誕生,正是四月八日佛誕節,父母便為他命名為善宗郎,也就是爾後揚名於世的慈藏法師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20231206 B7
故宮博物院 藏
聖嚴法師:讀經的功能

以下引用自: 聖嚴法師《禪門》<讀經與修行>

讀經的功能約略可分為六種。當然!法無定法,如果在座有人知道第七種,甚或更多,歡迎提出來討論參考。

(一)讀經是為明心

時時讀經就像是時時用明鏡來照心一樣,煩惱無明就會減少。

(二)讀經是為解義

每讀一次經,就會對經典的玄文奧義多一分認識。依據中國的傳統,師父在授經時,通常不解釋意思,而只是要求你不斷地去念。我做小和尚的時候,曾經請教過師父:「經裡面說的是什麼意思呢?」師父卻說:「多讀呀!多讀幾次就會懂的。別人告訴你的有限,自己熟讀了,自然懂得更多。」當初我頗覺懷疑,現在卻不由得不相信了。如今我把相同的答案告訴弟子,他們也同我當年一樣,無法接受。甚且還會高聲抗議:「為什麼不先解釋一下呢?還不懂得就讀,有什麼用。」

(三)讀經是為修定

我教導學生,讀經時要都攝六根,口裡專意念誦,耳朵仔細傾聽念出來的聲音,不必去理會經文的意思。獨自自修的時候,因為別無選擇,只好自念自聽。但是人多的時候,最好是聽別人念出來的聲音;不論是聽群體合念的聲音,或是某一個特定對象比較穩定順暢的聲音都好。聽自己的聲音很不容易得定。可惜凡夫往往執著於自己的聲音。因此,讀經還是跟多數人一起讀比較好。請問諸位:剛才讀《心經》的時候,是聽自己的聲音呢?還是聽別人的?兩者大概都有吧!

(四)讀經是為弘法

我剛才開頭的時候提到,六祖惠能大師因為聽到人家讀誦《金剛經》至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便於言下豁然開悟。所以,讀經的人自己不開悟沒有關係,能夠讓別人開悟也很好。因此,你在誦經時,說不定真的有人聽了你念經,引發善根。曾有個朋友告訴我,他原本是不信佛的,有一次在旅途中,枯坐船艙百般無聊,心裡異常煩躁;後來,因為一位女士不斷在旁誦經,他聽了覺得受到安撫,一顆躁鬱的心便逐漸安定下來。他自忖:「聽到別人念經都這麼好,自己來讀豈不更佳?」後來就因為這個因緣,他也開始讀經,終於變成了正信的三寶弟子。

(五)讀經是為了護法

在大乘經典裡面,多方提及,佛滅度之後,凡是有人受持讀誦佛經,就等於佛住於世,此人居處即得十方諸佛及護法龍天護持。護持佛法僅是將佛經擺著是不夠的,應當進一步受持讀誦。

(六)讀經是為超度及祈福

不論大小乘的佛教徒都相信臨命終時,親友為亡者以做佛事來超度的功德。我們通常以誦經來超度亡者。我們的禪中心有一位西方人,一向只知參禪打坐,結果,他的一位摯友於去年過世了,他就來問我:「師父呀!我的朋友過世了,怎麼辦呢?可以用打坐來幫助他嗎?」我告訴他:「你還是誦經吧!」因為這個關頭,打坐不如誦經來得直接有利。
為亡者誦經的作用是什麼?簡單地說,是運用佛力,將已逝的人召回,讓他來聽經聞法,進而得以解脫。如若亡者已往生他界或已轉生,也無妨。因為在我們誦經時,自己便在修行,即有功德;並且常有許多肉眼不見的無形眾生在旁聽聞,獲得法益。因為這些眾生得到法益,使得亡者有了功德;畢竟「經」是為他誦的。所以《梵網經》提到,如果父母、兄弟、和尚、阿闍黎亡滅之日,及三七日、乃至七七日,亦應讀誦、解說大乘經律。能夠使得死者及無形的眾生同霑法益,發菩提心,將來共成佛道。
誦經可以超度新死亡靈,同樣也可以追薦亡故已久的死者,只是力量小得多。因為死者可能早已轉世了,不能來聽經,但是替他誦經做佛事,幫他結其他眾生的善緣,仍是不無助益。附帶地,這裡有兩個觀念請大家留意:第一,我們自己平常就要常常聽經聞法,自求多福。不要等到死後才由別人來代勞。第二,經上說「三七日或七七日」,指的是從臨終之日算起至二十一天或四十九天內,要盡快替死者做布施、設供、誦經、念佛號等的佛事,而不是叫你等到那時才做。
總之,誦經既能嘉惠生者,又可資益亡人,可說是冥陽兩利的事。一切眾生,不論天、人、鬼神,乃至有靈的畜牲,凡是未出離三界的,都需要讀經修行;這也正是我今天在此叨叨絮言的本意。

聖嚴法師:在家學佛如何課誦?

以下引用自: 聖嚴法師《學佛群疑》

課誦的原則,以定時做定課為主。內容應該包括供養、禮拜、禪坐、持名、讀誦、發願、迴向等。

所謂供養,是在佛前擺設香、花、燈、果、淨水和食物。如果條件許可,應當每日換新,保持鮮度;否則亦不當有腐爛、污染、凋謝等的現象發生,以維持佛前的整齊、清潔和莊嚴為原則。

所謂定時做定課,是指在每天的同樣時段,做同樣的功課。最好是選擇頭腦清楚、身心舒暢的時段做課誦。通常是以清晨起床,盥洗之後,早餐之前;或晚餐之後,休息一段時間,就寢之前,為最好的兩個時段。兩個時段加起來,每天至少需要一至兩小時;但也不需要超過四小時,否則課誦時間太多,會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。如果情況特殊,也可以選定上午或下午的任何一個時段,來做定時的課誦。

課誦叫作恆課,又叫日課,就是每天必須有的修持活動,不能間斷。它的作用相同於每晨起床後要漱口、洗臉、飲食、灑掃庭院、大小便利一樣,是保持身心平衡,也是修身養性、警策精進的生活方式。修行的目的不在於形式,形式卻能夠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、健康、幸福的目的。除了自我的修煉和反省,也有諸佛菩薩和護法龍天的加被與護持。

課誦的項目可多可少,只要每天相同即可。內容可依時間的長短及個人的喜好而有所選擇;但是供水、獻香、禮拜則不能缺少。個人課誦,不一定要用魚磬等法器,亦不一定要會梵唄。若不致打擾他人,可用小魚。在獻供及頂禮三拜之後,早上誦〈大悲咒〉三遍至七遍,《心經》一遍,三稱﹁摩訶般若波羅蜜﹂,然後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,再念普賢菩薩十大願或四弘誓願,最後是三皈依,唱迴向偈︰「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普願災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」然後頂禮三拜,課誦完畢。

晚課應該是在下午或是晚餐之後,同樣供養、禮拜,然後誦《阿彌陀經》或〈懺悔文〉一遍,也可以只誦〈大悲咒〉七遍,念《心經》一遍、〈往生咒〉三遍,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聖號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,接著四弘誓願,普賢警眾偈,三皈依,迴向偈︰「願以此功德,迴向諸眾生,解脫三界苦,皆發菩提心。」頂禮三拜,晚課即結束。

因為課誦的人,進度有快有慢,有的會唱,有的不會唱,除非環境許可使用法器唱誦,否則不用法器,念誦即可。經咒的遍數也以快慢不等而酌量增減,以配合時間為宜。

如果時間允許,可酌量延長至四十五分鐘或一小時。在早課之前,晚課之後,亦可增加靜坐時間二十五到三十分鐘。最好能夠向正統的佛教靜坐老師學習安全的靜坐方法;否則也得把姿勢坐正,身心放鬆,默念佛菩薩聖號,一心專注,不急不緩。如果不習慣靜坐,也可採用禮拜的方式,以定時或定數禮拜佛菩薩。以無所求之心禮誦和靜坐,是最正確和安全的;否則容易引起幻相、幻景、幻覺,而引發身心的障礙。真正的修行是沒有條件的,當然,它是有目的的;而修行的本身就是目的。

如果僅願把課誦時間加長,而無意靜坐或增加禮拜的次數,則可以在早課的供養、禮拜之後,加誦〈楞嚴咒〉及〈十小咒〉;晚課的供養、禮拜之後,加誦〈普門品〉或者增加〈大悲咒〉的持誦遍數至二十一或四十八都可以。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相關主題【佛法

20240421 A4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