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上班族,每當年底要填寫自己的績效表格,會不會覺得一整年好像非常忙碌,但是要寫具體成果,卻寫不出多少吸引眼球的成果?
工作幾年之後,想重新規畫職涯方向,甚至想再投履歷,以更換到心儀的公司或領域,但回顧自己幾年下來的成長與收穫,會不會覺得乏善可陳,一陣恐慌?
作為懷抱理想的創業人士,一直被事情追著跑,沒有一刻能鬆一口氣,但是看看自己的事業發展,連同銀行帳戶金額,卻一直原地踏步?
造成這種卡關現象的根本原因是,我們把時間精力大多投注在「淺薄工作」上了。
每天勞勞碌碌上班去,一早剛下定決心,要好好把手上的任務漂亮的完成,卻隨時有EMAIL、電話、同事聯繫、上級指示、客戶緊急訂單處理、虛耗乏味的會議…不斷進來。我們就好像一葉小舟,在大海裡浮浮沉沉,各種浪頭洶湧而來,等到疲憊不堪的應付完,就到了下班時間,唉,又虛度一天了。

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,要產生最大的價值,我們需要深度工作。
我把所謂深度工作的策略觀念,精簡為上圖兩個公式。
第一步,在有限且固定的工作時間內,如何最大化產出?
答案是:把工作時間的專注力最大化,就能將每個單位工作時間的生產成果最大化。
這有賴於全面建立良好的習慣,包括有意識地進入心流、持續「斷捨離」移除雜物雜事,以及重視運動、飲食健康。
接著第二步,針對有限的工作成果裡,如何最大化價值?
答案是:將產出盡量集中在最有價值的領域。
何謂最有價值的領域,這要從了解個人的獨有優勢下手,甚麼是我們不可取代的核心價值?再配合理解商業結構、學習策略思考,將優勢變成特殊價值,進一步變成現金。

深度工作的定義
深度工作(Deep Work):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,使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。這種能力能夠創造新價值,提升技能,而且難以複製。這是一種「非你不可」的工作。
淺薄工作(Shallow Work):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,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。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,且容易複製。這是一種「取代性很高」的工作。
最深度的工作,甚至能到達 稻盛和夫 說的心靈修養境界。

快速掌握重點的網路書摘
要快速理解《深度工作》這本書,首推這篇豆瓣上的筆記,整理得非常好,重點全有,還非常清晰。
分享 《深度工作》完整笔记 书评
深度工作 有意義又令人享受:
- 帶來精神體驗:「你的世界是你所關注事物的產物,你可以由此思考一下當你在深度努力狀態下投入大量時間之時,所構建的精神世界是何種類型。深度工作會帶來心流體驗。「工作其實比休閒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」。
- 賦予工作意義和價值:「工匠精神」即是深度工作,能通過專精、創造,重新賦予事物價值和意義。

繁體字書摘,字比較多,沒有上面那篇那麼全面簡要。
請看:深度工作力 讀後心得和實際應用
深度工作能創造很高的價值,也非常稀有:
- 深度工作顯然能創造很高的價值,卻也需要你非常專注去做。如同另一本書《極度專注力》提過的研究,當某項任務被完全中斷的時候,人得花超過20分鐘才能完全回到之前的狀態。當你頻繁地在淺薄工作之間切換,就會破壞深度工作的執行。
- 深度工作也非常稀有。在這個各種社群平台和新聞媒體都在搶奪注意力的年代,能夠專心投入一項工作的能力,反而成了非常稀有的技能。所以作者建議我們去分析自己一天的工作當中,有多少比例是深度工作,又有多少比例是淺薄工作?增加前者,減少後者。

圖書館 免費電子書 資源
非台北市民也能線上申辦北市圖閱覽帳號,請參考下文的解說:
外縣市 如何使用 台北市圖的電子資源。

《大師輕鬆讀 2016/02/17 [第627期] [有聲書]:深度工作術》
這本是有聲書加上中英對照的書摘,很容易吸收。

全書在這裡:《Deep Work深度工作力:淺薄時代, 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》

這本是北市圖採購的電子書,不一定要等預約,勤勞一點,分幾天去試試看,就可以直接讀電子書了,請參考 外縣市 如何使用 台北市圖的電子資源文中的說明。

本站相關文章:【超效率訣竅】 【刻意練習】【書評書摘影評】【策略】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