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經中的【自然】。從「元神」到「神明」

道德經中的「自然」,依歷史還原原意:

老子說的「自然」是什麼?
《道德經》作為先秦時代的經典,「自然」一詞,從《說文解字》及先秦典籍中對「自」、「然」的用法的分析,可以知道老子一書「自然」的本義是「自己如此」,即事物自然而然的存在狀態。 可參考:香港人文學會網頁/黎耀祖《應如何理解老子之自然》
後世才逐漸演變為指大自然、自然界,若要指大自然,老子是用「天地萬物」來指稱,而「天地」為「萬物」生發的空間場域。

依王弼本《老子》,「自然」一詞共出現五處:

第十七章: 「悠兮其貴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:我自然」
第二十三章:「希言自然。」
第二十五章:「道法自然。」
第五十一章:「道之尊,德之貴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」
第六十四章:「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。」

都是「自己本來如此」之意,並不是後世指稱的大自然、自然界。

在佛學上有兩個名相與「自然」有關,「法爾自然」是正面的,「自然外道」 則是負面的。詳細說明請參考下文說明。(小辭典) 「法爾自然」「自然外道」,意義不同

學習道的下手處,學習的層次

修行學道須循序漸進,才能穩固。

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二十五章中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

意即第一步從「人法地」入手,再繼續進展到「地法天」,也可說是由物質界漸次進入到非物質界。

《道德經》講「上善若水」,向水學習,即是「人法地」的層次,也就是我們人可以從周遭的天地萬物去學習與觀察,領悟到法則之後,藉以糾正自身的行為。
「地法天」層次,比喻如從地球向外延伸到外太空,也可說是從地球的一合相到宇宙的一合相,如《易經》所說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。

「元神」到「神明」

從修行角度來說,則是需先連結到「元神」,才能再進一步連結到「神明」。

就如在《道家「辟穀」 :深入與超越的進程 》中說,食物是我們與物質界的鏈接,也因此我們的身體由地球元素構建,身體意識層面的「元神」,是偏屬大地層面的功能運作。

物質的比較濁重而下,比為三爻皆陰的坤卦,神靈的運作光明而輕昇,比為三爻皆陽的乾卦。

對照到西方的靈修說法,例如德隆瓦洛.默基瑟德(Drunvalo Melchizedek)以及他的學生 -茂琳.聖哲曼(Maureen J. St.Germain)在「生命之花」系列書籍中說,必須先能連結到 Lower self – 大地層級,才能確實連結到 Higher self,獲得清晰的訊息。

荷歐波諾波諾(Ho’oponopono)所用的擬人化表達來說,則是意識(尤哈尼 Uhane / 母親)需先連結到潛意識(尤尼希皮里Unihipili / 小孩),接著才能透過超意識(奧瑪庫阿 Aumakua / 父親)呈交給神性智慧(神聖的存在 Divinty)。

人法地,地法天
上善若水:由物理開始做觀察領悟
次元擴展,由物質到非物質
地球 – 星際宇宙
《易經.坤卦.象曰》:「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。」
《易經.乾卦.象曰》:「 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」

天法道,道法自然
一切來自於道,回歸於道。
道的運行是自己本來如此。

耕種:從土地到天時

在人智學所提出的BD農法(Biodynamic Agriculture,譯作生機互動或生物動力農法)中,認為十二黃道宮透過經典元素(土、水、光/空氣和熱)將其脈衝傳遞給土壤和植物,因而須依照天時來播種耕作。
當日本的奇蹟蘋果農夫-木村秋則 阿公到 德國BD農法Demeter總部演講時,「直接了當跟那些農夫們說,一天到晚只觀察宇宙運行是不行的,要多看看站的地方才行啊!腳下的地球都還沒搞清楚呢!後來木村將土翻起來,在當地種了馬鈴薯.結果,依照那個農法的行事曆,加上木村所說,觀察土裡面看不到的地方,最後收成的馬鈴薯,比只注重灑調劑的馬鈴薯整整大一倍,讓德國人對他刮目相看」(引用自:蕭語謙,2015,《北緯43.5° 心的國度》)。 這也剛好說明了,順序是先從「法地」,再到「法天」。

20240514 02
Maria Thun: biodynamic calendar. Source: Thun, M., Gardening of life.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
相關主題【老子道德經】【仙道築基與進階

4c7d5955e8
(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 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)
59ba6b99ae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