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名」:即非OOO,是名OOO。 在之前這篇 《小故事:「名」是最短的咒語》 有提到: 「道可道,非
金剛經的當機者為須菩提尊者,上圖的塑像來自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,說明為: 從小智慧過人但脾氣暴躁,後聽
因應自然,安心生食 穀物、豆類種子,為了確保能夠在遇到合適環境再順利發芽,具有自我保護的天然機制,因
分享心得,不僅能幫助自己釐清觀念,還能增加別人的信心,等於是法佈施,自他都能受益。 因緣所成的各團體
。。。 (1) 2023/11/12 剛好有較多同學請假,加上課程內容「守護根門」相當重要,所以本次
前接 「人法地 接觸大地 – 2」《聖嚴法師 《禪的理論與實踐》裡的「 大地觀」》 曾有
在 【道德經 心領神會 第1期-2】中有介紹到 ,學習的層次依序是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
菩薩所行的「六度」「六波羅蜜」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第一項即是布施波羅蜜,有財施、法
金剛經:一合相 除了可以協助破除身見,而文中提到的完形、紅龜粿與模具譬喻,既生動親切,又好應用。 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