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應自然,安心生食
穀物、豆類種子,為了確保能夠在遇到合適環境再順利發芽,具有自我保護的天然機制,因而含有阻礙營養素吸收的成份,如:凝集素 (Lectin) ,植酸 (Phytic Acid),草酸 (Oxalate) 與胰蛋白酶抑制劑 (Trypsin inhibitor) 等。 參考:香港食品安全中心-植物中的天然毒素 ;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-北杏、竹筍、木薯和亞麻籽-氰化物檢測。
這也是道家修行人「辟穀」的原因之一(參考:道家「辟穀」 :深入與超越的進程),古代仙人尚沒有科學佐證就已經感受到種子的問題。
浸泡後,讓穀物、豆類的生命力活躍起來,簡單地發一點芽再生吃或煮食,可以減少攝取這些物質,還能提高營養價值、吸收率與能量,口感也會改變、好吃很多。
穀物豆類發芽過程會將寡醣轉化為糖類,發芽再吃,能改善脹氣問題。
除發芽外,另一個方法是發酵。
例如不直接喝豆漿,先發酵為豆乳優格再飲用,方法很簡便,風味營養也都更好。
參考 元氣活食:簡便發酵 – 豆乳優格 。
以下介紹如何在家培育芽菜,種植簡易,選擇富有生命力的種子,看著種子發芽、日日成長也很有樂趣。
自己細心培育的芽菜清潔乾淨,可以安心生食。
而商業種植的市售豆芽,有時會有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問題,比較適合煮過再吃。
種子選擇:透過發芽率可鑑別生命力
市售穀物、豆類並不是都能發芽的,從肉眼很難鑑別,發芽很考驗種子品質。
富有生命力的種子,發芽率高,也長得很快。
相同來源的種子,越新鮮的,發芽率會越高。
市售的綠豆、米豆、黃豆、黑豆一般都可以發芽。日曬的糙米也能發芽。
紅豆、鷹嘴豆、扁豆、花生等,則建議選取有註明可以發芽的種子。
有時候店家雖標榜可以發芽,但實際上也孵不出來,所以最好先少量購買做實際確認。
專賣芽菜種子的店家還有葵瓜子、苜蓿、蘿蔔、高麗菜、豌豆、芝麻等種子可買。
小提醒:選擇供作芽菜的可食用種子,因耕種用種子可能會經過化學藥劑處理。
要長到苗(Microgreens),時間需要比較長,容器、方法也比較講究或需要用到土。
求方便的話,發成芽菜(Sprouts)就可以了。
不同種子的差別主要是在浸泡時間的長短,越大顆、越堅硬、越難發芽的種子浸泡越久,其他步驟差不多。
參考這個英文網站資料的 – Sprouting Chart 整理得很完整

具體培育方法請參考:
太平洋芽菜種子 常見問題解說
發芽 Sprouting: 最新的百科全書、新聞、評論和研究

簡便培育
大顆種子,用家裡現成的濾水容器即可培育;細小的種子,可以用不銹鋼麵粉篩等篩網來培養。
種子是在陰暗+適度潮濕環境下才會順利發芽,但這同時也是細菌、真菌喜愛的環境,
所以需要留意:(1)陰暗但空氣流通;(2)一日數次的充分沖洗與瀝乾;(3)容器清潔。
濾水容器在每回合培育後,要刷洗乾淨,尤其縫隙;在培育幾回合後,可以用氧系漂白法「過碳酸鈉+溫熱水」來清潔殺菌,方法參考 過碳酸鈉是什麼?
下面是最近孵的芽菜照片,還可以再繼續培育,會長出子葉,成為苗。

花生屬於豆類,不是堅果。花生容易有黃麴毒素,能發芽的花生種子生命力很強,不會有黃麴毒素。花生芽營養特別豐富,含有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質,參考:健康2.0:花生芽抗氧化力比紅酒高數十倍 ,農傳媒:嘉義大學前校長邱義源 花生芽研究 ,農業知識入口網 – 花生芽菜

葫蘆巴豆以下介紹參考維基百科:在印度普遍作為調味料,加入咖喱等料理中。中醫認為葫蘆巴種子性味苦溫,入腎肝經。用來治療腎虛、陽痿、脫髮,胃寒痛等疾病。也可作為鬆弛劑、腸道潤滑劑和降低發燒的溫度,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血糖的含量,藉由減少黏液來幫助氣喘及鼻竇炎。含有的適量雌性激素可以促進乳汁分泌,可以增大乳房,對眼睛、發炎和肺病有益。

樹豆是長在樹上的木豆屬,黑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大豆屬,兩者是不同植物。
上圖右是黑豆與黑樹豆的對比,來自:上下游市集 原鄉勇士 黑樹豆 介紹。


台灣素食營養學會文章:為什麼要吃發芽穀類、豆類? 吃素後容易脹氣、排氣! 該怎麼辦?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