莊子:人籟、地籟、天籟

夫吹萬不同,而使其自已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誰邪!

莊子:心齋(心息相依) 一文中有提及,該段的「不得已」可配合《齊物論》「人籟、地籟、天籟」來參研。本篇以「天籟」來指涉,從表面的聲音深入觀察到,皆是因緣自然形成、不得不發聲,就是眾所紛紜的各種議論,「吹萬不同」,也莫非「咸其自取」。

就像之前在《小故事:米酒有兩種 (為什麼知白守黑,和光同塵) 》說的,法門理論,猶如登山路標,登山路徑。每個人因著不同的稟賦與環境影響,會適合不同的路徑,也就是2023/9/10 課程 裡面說的,「道」賦予萬物的「德」,沒有高下優劣對錯。

這一篇還有一個重點:「形如槁木,心如死灰」,捨棄了外在的形體與活躍的心智,才能做到「荅焉似喪其耦」、「吾喪我」,進入靈與道冥合的世界。

6874c97317 e1650515233280
20230728 B2
莊子內篇《齊物論 (形固如槁木,而心固如死灰人籟、地籟、天籟)

南郭子綦隱几而坐,仰天而噓,荅焉似喪其耦。顏成子游立侍乎前,曰:「何居乎?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今之隱几者,非昔之隱几者也。」子綦曰:「偃,不亦善乎而問之也!今者吾喪我,汝知之乎?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,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!」子游曰:「敢問其方。」子綦曰:「夫大塊噫氣,其名為風。是唯无作,作則萬竅怒呺。而獨不聞之翏翏乎?山林之畏佳,大木百圍之竅穴,似鼻,似口,似耳,似枅,似圈,似臼,似洼者,似污者;激者,謞者,叱者,吸者,叫者,譹者,宎者,咬者,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。泠風則小和,飄風則大和,厲風濟則眾竅為虛。而獨不見之調調、之刁刁乎?」子游曰:「地籟則眾竅是已,人籟則比竹是已。敢問天籟。」子綦曰:「夫吹萬不同,而使其自已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誰邪!

傅佩榮教授白話翻譯

南郭子綦靠著桌子坐著,抬頭向天、緩緩吐氣,神情漠然好像忘了自己。顏成子遊侍立在旁,請教他說:「這是怎麼一回事?形體固然可以讓它如同槁木,難道心神也可以讓它如同死灰嗎?您今天靠桌而坐的神情,與從前靠桌而坐的神情不一樣啊!」南郭子綦說:「偃,你問得正好!今天我做到忘了自己,你知道嗎?你聽說過人籟,卻不曾聽說過地籟;即使聽說過地籟,也沒有聽說過天籟吧!」

子遊說:「請問其中的道理。」子綦說:「大地吐出的氣息,名字叫風。這風不發作則已,一發作則萬物的竅孔都怒號起來。你難道沒聽過狂風呼嘯的聲音嗎?山陵中高低錯綜的形勢,百圍大樹上的大小竅穴:有的像鼻子,有的像嘴巴,有的像耳朵,有的像瓶罐,有的像瓦盆,有的像石臼,有的像深池,有的像淺窪。發出聲音時,有的像湍水衝擊,有的像羽箭離弦,有的像喝叱,有的像吸氣,有的像吶喊,有的像嚎哭,有的像呻吟,有的像哀嘆。前面的風嗚嗚地唱著,後面的風呼呼地和著。小風則小和,大風則大和;強風吹過之後,所有的竅孔都寂靜無聲。你難道沒有看見這時草木還在搖搖擺擺的模樣嗎?」子遊說:「這樣說來,地籟是眾多竅孔所發出的聲音,人籟是從簫管所吹出的聲音。請問天籟是什麼呢?」子綦說:「風吹萬種竅孔,聲音各自不同,但都是由竅孔自己去發聲。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,使它們發聲的還有誰呢?」

相關資料請點 【莊子】【仙道築基與進階

20230315 a3
莊子,秋水。北海若:「以道觀之,物無貴賤」

文章關鍵字:

推薦閱讀